【本報訊】一年一度的父親節,是子女向父親表達孝心的黃金機會,不管是一頓晚飯、一份小禮物,抑或是一聲問候,只要是出自子女的真心真意,已可逗得「父親大人」笑逐顏開。早前致函特首董建華要求討論安樂死的癱瘓青年阿斌,昨日亦透過本報向父親發表公開信,以簡單的一句「父親節快樂」,表達對慈父的愛意。
但並非每一位父親都有歡度父親節的福氣,除了有父親與兒子爭執後鬱鬱不歡上吊自殺、有父親為瑣碎事與兒子大打出手外、一群在經濟困境下掙扎的「窮爸爸、苦爸爸」亦正為「飯碗」問題而煩惱,他們也因未能好好照顧妻兒而感到自卑、內疚及羞愧,對他們來說,慶祝父親節,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在沒有工開的父親節,窮爸爸唯一的願望是「快啲搵到工做」,掙錢養家,令子女生活過得安穩一點、溫暖一點。 記者:盧文烈、譚暉、羅日昇
【本報訊】「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在香港根深柢固,但近年經濟不景,愈來愈多已婚男士因失業而要被迫做「住家男人」,部份更要申領綜援或由妻子供養。一項調查發現,這群處於失業狀態的「窮爸爸」自我形象非常低落,沒有一個認為自己達到社會上對爸爸的期望,近三分二更形容自己「冇用」、失敗,小部份甚至曾萌生自殺念頭。
「行出嚟俾人歧視啦,自己又自卑,抬唔起頭做人!」四十九歲的阿達兩年前失業後一直賦閒在家,每月靠領綜援維生,由於妻子仍未獲准來港定居,阿達現時只與八歲兒子同住。他形容失業令他與家人的關係變得愈來愈差,阿達曾想過輕生。
與阿達一樣,失業三個月的陳先生也一度想過尋死,現靠妻子入息過活的他慨歎,自己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個女想要相機,唔係貴,三、四百蚊,失業買唔到;個女想食麥當勞都冇錢,幾痛苦,小小事都做唔到,覺得自己好失敗。」自言經常「搵紙巾抹眼淚」的他,在父親節的唯一願望是教導兒女成材,「唔好學壞」。香港明愛社區發展服務昨日發表「『窮』爸爸,『苦』爸爸個案研究報告書」,在受訪的二十二名失業爸爸中,十二人正領取綜援,其餘則依靠積蓄或妻子外出工作賺錢維生。大部份受訪者都視自己為家中經濟支柱,沒有一名受訪者稱自己能夠達到社會上對爸爸的期望。
對於自己未能賺錢養家,這群窮爸爸對自己的評價非常負面,七人認為自己「冇用」;七人覺得失敗,其中兩人更形容失業是「恥辱」。明愛社區發展服務督導主任謝兆光說,基層男士深受「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影響,他呼籲為人父者應學習接受男性可以扮演多樣角色,不應把自己的價值局限於經濟生產;若面對失業困擾時,可致電明愛男士互助熱線求助,電話2384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