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周公布的通脹數字按年增幅高達3.1%,但扣除了食品及能源後的核心通脹則只有1.7%升幅,可見只要油價回落的話,美國的通脹仍會處於可以接受的溫和水平。經過今次數字後,聯儲局在本月底只會加息1/4厘已幾可肯定,而假如通脹情況不再惡化的話,我相信美國今年餘下的時間亦不會再有加息舉措,直至總統大選結果塵埃落定、新內閣宣布就職後,美國加息周期才會延續。
值得注意的,反而是美國4月貿赤劇增至483億美元,再創紀錄新高,而細觀分項數字,可以發覺貿赤擴大,元兇並非高企的油價,而是美國內需仍維持強勁。數字勢必令市場對美國雙赤問題惡化更感擔憂,而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上周出席參議院聽證時,亦已坦言對美國長期財政狀況感到憂慮。
雖然美國加息可以收窄所處的息差劣勢,理論上對美元有利,但雙赤進一步惡化,則美國仍有透過貨幣貶值來改善貿赤的必要,此亦是眾多市場人士不看好美元前景的主要原因。當然,看淡美元的人雖眾,美元亦不會即時一洩如注,因為雙赤問題的嚴重性只會隨着時間流逝而逐漸浮現。我個人亦深信,美元未來走勢會反覆向下走,加息對美元的助益不會太大,更何況美息現時只比日本和瑞士略高,較歐洲仍遠遠落後,而日圓有龐大貿盈作後盾,瑞郎則受惠於避風港功能多於受息率高低所左右。
回應讀者MaggieFung的來信,筆者上周指風險承受力較高者可以在1.80中位入市買英鎊,而保守的投資者則可以等待1.76中位才入市,箇中原因是,英鎊若跌穿1.80,可能會觸動止蝕盤而進一步急挫,故在1.80購入,,所需冒的風險較大,但從客觀角度看則1.80中位入市已有一定的值博率。從上周英鎊的表現看,聽從筆者建議入市的,已有不俗的回報,而一心等待1.76中位才入市的自然未能開盤。
對於Maggie君的另一問題,筆者不妨舉一例子。加息周期開展前,股市往往因加息陰影籠罩而下跌,但只要大家細心分析,便知道加息的先決條件是經濟好轉,故加息對股市反而是一件好事。根據筆者的印象,過往每一次牛市,均是在加息周期開展後出現,而不是減息周期其間發生。因此,股市投資者實在不用視加息為洪水猛獸。總而言之,要在投資市場中屹立不倒,便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並不時檢討自己的得失,切忌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願在此與讀者們互勉。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