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當局現正追查瑪麗醫院八名早產嬰兒集體感染壞死性腸炎的源頭,不過,該院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醫生與死去嬰兒的父母會面時承認,暫時未能成功「種菌」,找出殺嬰元兇,瑪麗醫院已成立專責工作小組處理今次事件。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栢賢不排除今次病菌擴散與環境因素有關,預計兩至三日後會有化驗結果。
梁栢賢昨出席一公開場合時表示,當局已聯同香港大學及食環署聯合追查今次多名早產嬰兒感染壞死性腸炎事件,該病房內十三名嬰兒的情況目前穩定,沒有發現新個案,由於病房已有足夠措施,毋須將嬰兒搬離病房。但他不排除病菌擴散與環境因素有關。衞生署已與私家醫院加強通報,私家醫院過去六個月內都沒有嬰兒發生過同類病徵。
醫管局主席梁智鴻在另一個公開場合否認局方隱瞞事件,他解釋,早產嬰兒感染壞死性腸炎相當普遍,醫院一般不會主動向外公布,但由於今次在一個病房內發現有多宗個案,醫管局才向外公布。
他說,醫管局目前未找到病源,有關的病房暫時沒有收新症,希望病症不會傳播開去,現時當局正循多方面尋找病源,包括食物、為嬰兒注射的針筒及病房環境等,暫時沒有醫護人員受感染。他表示,現階段不能說病症有否擴散,但該局會檢討通報機制。
有資深兒科醫生解釋,四至八成二的壞死性腸炎個案是無法找到病菌,他又說,世界各地醫院均間中出現壞死性腸炎爆發,現時處方的抗生素仍有效,只要提供足夠的支援性治療,嬰兒一般可在短時間內康復。
本報記者昨日在瑪麗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門外發現,出入該病房的醫護人員只帶上口罩,但在該病房留醫的嬰兒,其父母均滿意醫院的預防措施。其中一對賴姓夫婦將有腸潰爛症狀的一歲多兒子接離醫院共度父親節,表示並不擔心其子會受感染,明日會將兒子送返醫院繼續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