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為一條小灣鱷勞師動眾大陣仗對待,起居飲食,關懷備至。同樣是初來甫到,誤入香島,小灣鱷比起天水圍新移民家庭裏面的小朋友,幸福不知幾多。
小灣鱷徵求芳名的行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小鱷是四歲的青春少艾,收留的機構怕牠寂寞難耐,打算替牠找伴作樂,還將原來的架步擴充,好讓灣鱷妹妹住得舒舒服服。北區新移民家庭的小孩,因為車資貴,連中環也未去過。居處沒有山貝河的清風,也沒有嘉道理農場從外國聘請回來的愛護動物專家。這些小朋友,曾經長居板間房,上樓後,進駐「三炷香」式公屋,晾衣服隨時演變成報章攝影記者連環快拍墮樓鏡頭的主角。
這些少年,很快識得愁滋味,他們的父親泰半是失業多年的低學歷人士,晚晚將綜援得來的家用,用來投注歐國盃。母親才剛從內地移居香港三五七年,跟鄉里組成拾紙皮兵團,朝七晚十一勤奮工作,並不曉得脾氣暴躁的丈夫日常怎樣照管幾個比小灣鱷大些少的稚齡子女。
這些孩子,好彩的話,未必成為暴風少年,也不一定物極必反,成了Band3學校裏欺凌虐打同學的壞蛋。他們會用心完成老師給的功課,創意無限地描寫小鱷的性格,歡天喜地為牠改名。到老師要同學交一篇應節的「我的父親,有得揀的話」作文家課時,選李嘉誠做老竇的,佔了多數。
其中一個家庭背景特複雜的,「敲冷」選了梁振英,在作文裏老成地這樣寫:「人人說他志在下屆特首寶座,假如我有這樣的爸爸,唔使諗,搭飛機實坐硬1A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