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賺錢養家,教孩子讀書識字,養育之恩無以為報。不過原來動物界中,還有一些另類偉大父親。他們「父兼母職」,代替母親帶孩子甚至孵卵,同樣值得我們在這個父親節致敬。
對於澳洲的有袋蛙來說,母蛙的責任在牠們產下約二十粒白卵後就大功告成,養育後代的重責則落在蛙爸爸身上。原來蛙爸爸腹前有小袋子。在母蛙產卵後數天,蛙卵便會變成蝌蚪。此時,蛙爸爸會輕躍到蝌蚪群中,讓子女爬進袋口。自此蝌蚪就住在爸爸袋中,靠孵化時餘下的卵黃維生。當牠們數周後跳出袋子時,已長成青蛙了。
海馬爸爸和子女的關係更親密。雌海馬直接把卵子產落雄海馬腹部的袋中,然後胚胎會自行鑽進袋內狀似蜂巢的組織,讓海馬爸爸像懷孕般養大牠們,為牠們供給氧氣、排泄廢物。
海鮎爸爸更特別,牠會一次過把多達四十八粒波子般大的魚卵含在嘴裏,帶牠們遠度重洋,而且一含就是六十天,連自己難以進食也不顧。
而在哺乳類動物中,則要數南美狨爸爸最「住家男人」,因為狨媽媽在子女出生後數周便會疏遠子女,此後子女的衣食住行就得全靠爸爸照顧。雄狨甚至會為雌狨接生,舐淨幼兒身體。不過這也不能全怪雌狨,因為狨胎兒特別重,相當於重五十五公斤的婦女懷上十四公斤的嬰兒,確實辛苦夠了。
《國家地理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