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技術向淡料再試低位

實戰理論:技術向淡料再試低位

過去一周大市走勢急轉直下,星期一大市高開後雖上破12500點,但瞬即回落兼即市回補6月7日之上升裂口,出現了明顯的單日轉向情況。接着的數日,市況持續向淡,技術指標已出現轉勢訊號,相信後市仍需進一步回試低位。
多項技術指標出現向淡訊號,MACD出現了熊指標,RSI形成了頭肩頂破頸線形態,DMI之+DI跌破-DI線,保歷加通道亦顯示恒指跌破中軸。若未來一至兩天指數未能重上12000點之上企穩,則後市走勢殊不樂觀
筆者覺得大市本身不應過份看淡,然而,由於市場資金態度審慎,雖然游資充裕,雖然本港基本因素仍吸引,但在息口走勢不明朗之下,資金只會低吸,不會高追,大市自然缺乏上衝之動力。月底加息1/4厘已是市場共識,此結果對股市影響不大,除非加息情況較想像中來得急來得嚴重。
其實資金最大的憂慮是加息周期對債市帶來的衝擊性,由於債券市場較股市市值龐大,若債市出現大跌市,必定會為金融市場帶來恐慌,此乃大部份基金經理之主要憂慮,亦是資金缺乏入市意欲之主因。

加息旨在托高美元
格林斯潘上周之言論指出通脹情況並不太嚴重,對付通脹也不是主要的決策,但另一方面卻又指出加息勢在必行,內裏原因昭然若揭,就是要令美元上升。經濟正處復甦,通脹並不嚴重,經濟又不算過熱,加息其實是沒有必要的,故此,背後的目的就是要在大選年托高美元。這情況等於在年多前的最後一次減息半厘,是在經濟數據較市場預期為佳之時,出乎市場意料之外地減息一樣,目的是要美元貶值。當時美國政府仍口口聲聲要維持強美元政策,背後卻是大幅減息推低美元。現時情況剛好相反,就是在沒有加息需要之下去加息,目的是令美元升值。格老之難處在於除了要令美元升值外,又不能令股市、債市崩潰,故此,大家經常會見到格老及聯儲局高層經常前言不對後語,以及左搖右擺互相矛盾。
了解以上情況之後,大家應可放心,就是要相信聯儲局在加息之餘必定會令股市、債市平穩發展。短期港股之震盪只在於資金之取態較為審慎而已。技術指標之淡勢雖然要防範,但並不代表後市方向已變。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