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出少年 - 譚詠康

英雄出少年 - 譚詠康

中國人有句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你見新鮮出爐的康城影帝是個十四歲的日本籍俊美男生,雖然奪標的影片叫《無人知曉》,他大概可以像孔慶翔那樣一夜成名,人人知曉。不同的是柳樂優彌是徐福麾下經過千挑萬選的數百個童男童女的後裔之一,外形難免把在香港土生土長但到美國留學的中國裔的孔慶翔給比下去。

你又見在「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奪魁的是個二十五歲的年輕人,雖然算不上是個Teen仔,倒比閣下少了幾歲,沒有M字形地中海,沒有眼角的魚尾紋,也沒有凸出的肚腩。你見那歌曼妮茲、熊倪等奧運金牌得主,都在二十歲前出人頭地;那幾個K歌天后,還不是清一色雙十年華?你想,天啊!十來二十歲時我在幹甚麼呀?是否還在啜着奶嘴、發着青春豆芽夢?
事實上,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當少年英雄。所以,你和我難免都在十來二十歲時有點思覺失調,腦瓜裏面盡是《熱帶魚》和《洗剪吹》。我們不夠大方,沒有自知之明,也不知世上只有……那時我們只一味懂得給偶像寫信,又或者在閱讀兒童樂園時幻想自己是叮噹裏的大雄。說到這裏,大家心照啦!
若果大家的目光只放在一小撮超凡出眾的少年英雄身上,那就錯了。我們忽略了的,是那一群失業率達三十多個巴仙的雙失青少年,是那一群母語和外語都未到家但已經接受了九年免費教育的年輕人。今天,如果連政府也不肯正視這個問題,那才是社會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