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聯盟二十五國領袖經過兩日共三十六小時的爭辯,上周五晚終於解決主要關於表決權和保留國家主權爭拗,完成制訂歐盟首部憲法的歷史性任務,但歐委會主席繼任人未定。
這部共有四百六十五條的歐盟憲法,主要是因應上月增加了十個新成員國而制訂,旨在加強決策效率和提高歐盟的國際形象。草案通過後,主持峯會的愛爾蘭總理埃亨歡喜地說:「這是歐洲的偉大成就,是所有歐洲人的偉大成就。」
制憲一大難關雖已過,但憲法要繙譯成各國文字,再舉行簽字儀式,然後由各國國會或公投確認才生效,預計要一年半到兩年後才實施。多國疑歐情緒高漲,是最大障礙。
去年底的制憲峯會不歡而散,主要因修改表決機制引來西班牙和波蘭等國家不滿,認為改掉「一致通過制」會剝奪小國權力。各國在這次峯會同意決策採「有效多數制」,要獲至少佔歐盟總人口六成半的其中十五國支持才能通過,並加入阻撓機制,防止大國壟斷。西班牙、波蘭等成員均表滿意。
另方面,英國亦如願保留各國在外交、國防和稅務事項的否決權。首相貝理雅說:「這是英國的勝利,也是歐洲的勝利。」教宗和波蘭呼籲在憲法前言寫明歐洲價值觀源於基督教,但未獲採納。
至於歐委會主席繼任人問題,各國領袖仍爭持不下。法、德力挺的比利時首相伏思達已宣布退出角逐。埃亨指英國支持的前港督兼歐盟外事專員彭定康亦已出局,彭定康周末宣布退選。
美聯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