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超過不少於5年投資經驗的投資者,可能會聞「正達」兩字而色變。正達證券於6年前一夜清盤,不少苦主在正達清盤後方知道自己原來開立了孖展戶口,因而要賠上大半生積蓄。
【投資本色】第二集中的退休教師,是正達的苦主之一,一次不明所以的投資,令他斷送了大半生的積蓄。當年他在經紀的慫恿下,簽名開立「保證金」(俗稱孖展)戶口,但他對孖展戶口獨有的「滙集風險」卻一無所知,直至正達遭清盤,方知原來開設孖展戶口,等同授權證券行把所有名下股票與其他孖展戶口的股票滙集,按給銀行進行借貸。一旦證券行出現問題,戶口持有人很可能會血本無歸。
眼見女兒阿晴翻看着當年有關正達的新聞,進行資料搜集,退休教師心裏難免有點戚戚然。及後他在小巴上碰見打算開立孖展戶口的叻妹,遂好言相勸。究竟開設孖展戶口有何風險?已擁有孖展戶口的阿郎及蒙師奶對「滙集風險」似乎一無所知。蒙師奶滿以為雖然開設了孖展戶口,但未有借錢便等於安全。在聽過阿晴的解釋後,方知原來一經簽訂授權書,就算沒有借錢,證券行都有權把名下股票按予銀行,所以投資者同樣要承擔「滙集風險」。經阿晴提點,蒙師奶立刻取消孖展戶口,並轉為現金戶口,以減低風險,但聽到阿郎及叻妹透過借孖展投資獲得厚利後,蒙師奶又有點心癢癢。
事實上,像蒙師奶般對孖展戶口風險毫不知情的股民,大有人在。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系副教授蘇偉文博士指出,投資者可利用孖展的槓桿原理獲利,但卻要清楚除了價格的升跌外,還有「滙集風險」這項因素。投資者應按自己所需選擇合適的證券戶口,若根本沒有進行孖展借貸的需要,便不要開孖展戶口,以免承受「滙集風險」。
「投資本色」第2集將於6月20日早上11時在亞視本港台以及傍晚6時20分在無線電視翡翠台播映。教育電視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