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明
香港第二屆七一遊行屈指將至,所謂民主派議員劉千石呼籲放棄「還政於民」口號:「假如我們不想避地他邦,或和中央硬拚,就必須採取退一步策略,和中央溝通,否則有損香港福祉。」他還擔心中共不明白其用意,走到電台上說:「今天有普選,我會投共產黨一票。」
香港人不可能和中共頡頏,這一點不必劉千石研究多年才可領悟。而不能頡頏就要退讓的政策,也不必劉千石苦心制訂,中國大陸那些民主黨派都可借鏡。劉千石以民主名義當選議員,每月領取香港人十多萬元薪俸;現在香港民主大勢已去,相機轉吃國糧,實回頭其未晚。難怪他獲得董建華馬上破格單獨接見,會後春風滿面,對董建華只有褒詞。
「和中央溝通」是個很動聽的詞語。但劉千石不可能不知道,這無非「惟中共是從」的另一說法:稍有不從,你就是漢奸賣國賊吳三桂吃狗餅的等等。至於香港人無可奈何之餘是不是就應該放棄民主理想博取中共一笑,那得看香港人的品格了。
明朝憲宗皇帝不親國事,「君臣否隔(隔絕)」,朝士多主張憲宗召見大臣議政。司禮太監答應安排君臣會面,但事前約定:「初見,情未洽,勿多言。」及會面,大學士彭時只說了一件小事,獲憲宗首肯,禮部左侍郎萬安就頓首高呼「萬歲」,準備退出。彭時等不得已,也只有跟着退出,結果傳笑一時,大家都稱他們為「萬歲閣老」(《明史.萬安傳》)。現在劉千石講溝通,小事都未說一件就喊「投共產黨一票」,這可不是笑話,除非你認為文革、六四等都是笑料。當然,劉千石雖然不是「萬歲閣老」,也可稱為「投共議員」了。
從前,除了萬歲閣老,我國還有無數折檻朱雲:漢朝成帝年間,朱雲進諫忤旨,被御史拖出宮殿。他死抱殿檻,檻折。事後,成帝下令不要更換斷檻:「勿易,因而輯(修補)之,以旌(表揚)直臣。」此後歷朝「宮殿正中一間橫檻,獨不施欄楯,謂之折檻」(《容齋續筆》卷三)。這折檻的意思,劉千石之徒不會明白。朝臣不可能和皇帝頡頏啊。
年前中共邀請香港民主派議員競選港區人大代表,劉千石第一天就呈遞參選表格,說是「希望獲准回鄉探望母親」。當時我寫過一篇文章說:「為母親而參選,語來字字沉痛。但不知為甚麼,他雙手呈上參選表格時,對着記者鏡頭的卻是一臉燦爛笑容。」
現在,他笑得更燦爛了。
……………………………………………………
作者專研中、英語文,文章逢星期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