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委會主席大熱門法德攔路<br>彭定康爭掌歐盟

歐委會主席大熱門法德攔路
彭定康爭掌歐盟

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告別香港後,當上歐盟對外事務專員,今年任期屆滿。但今年五十九歲的他還未到退休時候,繼去年宣誓就任英國頂尖學府牛津大學校監後,他更是歐盟最高政治職位之一、歐洲委員會下任主席大熱之一,但在法德兩國反對聲下可能陰溝翻船。

不過,歐委會主席主理歐盟日常事務,是歐洲政治的一級人物。彭定康要在政途上再上層樓,絕不如吃蛋撻般容易,而是要經歷一番龍爭虎鬥。雖然英國和歐洲議會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都支持彭定康,令他行情看漲,但歐洲統合兩大火車頭法國和德國卻力薦比利時首相伏思達出任這要職。

25成員國無共識恐難產
法德支持伏思達,因為他反對伊拉克戰爭,又支持歐盟實行聯邦制,立場跟兩大國不背道而馳。至於彭定康,法國總統希拉克說得明白反對英國人領導歐委會:「找一個沒有參加所有歐洲政策的國家的人,不是個好決定。」英國沒有加入歐元區,也沒有加入開放邊境的《神根公約》。歐盟本來要於周四和周五在布魯塞爾召開的峯會上,選定下任歐委會主席人選。但在政治角力下,歐盟二十五國領袖在周四開了一整天峯會,對在大約十個人選中誰出任此要職仍未有共識,直至周五早上峯會依然拉鋸,歐盟輪任主席國的愛爾蘭總理埃亨不排除下任歐委會主席要難產。

投票權力分布礙新憲法
埃亨周五說:「最後總會有人做這工作的。」埃亨周五說:「到底是今天、明天或者是再過一陣子,我們等着瞧。」現任歐委會主席普羅迪任期將於十月屆滿。有外交官透露,各國領袖現時主要考慮四個人:法國外長巴尼耶、德國外長菲舍爾、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索拉納,以及歐盟司法與內務專員維托里諾。
歐盟新憲法是峯會另一棘手難題,大國和小國無法化解投票權力分布的分歧。從歐委會主席人選到新憲法都有爭議,說明歐盟二十五國有二十五把聲音,聲音多政治利益考慮更多。
美聯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