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二十歲出頭出現「地中海」及「髮線上移」絕對不是危言聳聽。一項調查發現,出現脫髮問題的男士中,近半是三十歲以下男士,但大部份受訪者並無採取行動解決脫髮問題,結果令情況惡化。 記者:張嘉雯
香港電台四月十六日至五月三十日於網上進行調查,訪問了六百三十六名有脫髮問題的男士,結果發現近半人年齡在三十歲以下,二十四歲以下佔兩成六;超過六成人意識到脫髮問題兩年或以上,但立刻採取行動的不足一成,向醫生查詢的只佔一成半,分別有兩成八人會改變生活習慣或自行購藥以解決脫髮問題。
皮膚科專科醫生史泰祖表示,城巿人生活壓力大,加上不良飲食習慣,年輕人也不能幸免於禿;他解釋,休息不足夠、煙酒過多、緊張拉扯頭髮、忽然減肥等,都可以影響免疫系統,抑制毛囊生長。
他提醒巿民千萬別以為「冇嘢好做就唔理」,多食用生果及十字花科植物﹐例如椰菜花、西蘭花等抗氧化食物,吸收維他命A、C及E,同時可透過運動提升免疫系統機能及刺激生長激素,「女性脫髮可能因為貧血,經期令鐵質減少,可以多食綠色蔬菜。」
史泰祖又建議需要染髮巿民使用半永久性的染髮劑,減少對頭髮造成的傷害,即使要用永久性的染髮劑,每月不能使用多於一次。他批評護髮中心的透明度不高,健康食品對健髮也沒有實質證據。
現時醫生處方的治療藥物分外塗及口服兩種,後者在服食一個月後見效,六成七人可重新長出頭髮,但百分之四至五人士會出現性慾減弱或勃起功能障礙,停服後亦會繼續脫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