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中國漸進式的政治改革 - 何洋

蘋論:中國漸進式的政治改革 - 何洋

關於民主制度的演進,有一派理論認為只要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達到某一水平,出於保護財富的需要,民眾將會要求政府的大門為他們敞開,讓他們參與,以限制政府充公或非法侵佔他們私有財產的權力。這缺口一經打開,就代表向民主制度進發的第一步業已邁出。這理論獨特之處在於民主並不是被視作為最終目標為民眾所追求,而是一個在尋求私有財產受保護的過程中所衍生的產物。
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已20多年,經濟的高速增長帶來人民收入尤其是城市居民收入的急速提升。不少城鎮居民已擁有自己的房子甚至小轎車。中國經濟發展的驕人成就難免令大家心中產生一個疑問:上述理論是否適用於中國?
近日《亞洲華爾街日報》有一個故事,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這理論,說明隨着國內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擁有的私有財產日益增加,一些原本出於保護他們財富免受侵犯的舉措,在無意中卻間接地推動中國的民主改革進程。
據該報報道,北京某一屋苑的住戶,為了迫使發展商兌現其承諾,保護自己的權益,出盡辦法來引起市政府和發展商的注意,他們所使用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由200多名業主,身穿寫着「維權」的衣服,駕車到天安門廣場附近慢駛抗議。事件最後引起市長王岐山的關注,在了解情況後,王確認問題的存在並表示居民權益必須受保障,並命令發展商與業主洽商尋求解決辦法。
這次勝利鼓勵了那屋苑的業主代表支晉,他更進一步希望透過參加地方人大代表選舉來加強保護業主們的財產,雖然他最終沒有勝出,但正如支晉的一位朋友所說,只要「中國自購住房的普通民眾愈多,就愈能促進中國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