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到了,回歸了生娘懷抱的香港孤兒,這六年多以來,只知道生娘不及養娘親,但嘴上不敢明說,怕被套上作反「獨立」的帽子。生娘笑臉盈盈說,歡迎溝通,兩代改善關係。但是,只知有生娘而不知亦不敢追究誰是生父的香港孤兒,憑甚麼跟話晒事操生殺大權的阿媽討價還價。
所謂溝通,阿媽說了算,阿媽是大家長,本來是一家之主的老竇,姓乜都未知,香港孤兒仔,忽然像被轉名的屋契,九七年七月一號,匆匆忙忙給過戶,送到新帳戶的理財戶口去。一筆過,從此,阿媽姓社,後母姓資的歷史,不必再提。阿媽比後母更加功利,樣樣講銀。兩個女人,都不是慈母,孤兒仔永遠做不成姑爺仔,僅能反證一項傳說:不一定是慈母才能出敗兒。
講父親,香港的生父養父教父與契爺,係乜水何方神聖呢,兩個阿媽都避諱不提。香港冇爺生,又點會有乸教?父親形象與阿媽有別,父親雖然無奶香,自有獨特的親子磁力,是打造仔女個性的精神導師。香港只有阿媽無阿爸,精神領域難怪失衡,經常有精神分裂綜合症病患者從戀父到扮演老竇教仔,嚴辭訓斥香港市民,當市民是他家裏破了喉嚨大哭扭計的稚子。這個做老竇的被哭聲惹火了,也不管小兒是不是憋了一肚子奶風未曖氣,拉下一張不再天真的黑臉說:再嘈,破壞家宅安定繁榮,看我打不打扁你個頭!
香港的生父,不詳。一堆爭相硬認做香港後父的男人,卻目露兇光。此時此景,生母與後父相繼警告,不准喊。這麼一個啞忍的父親節,不可以離家出走的你打算怎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