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為謀,不能向之說真話得罪之的朋友,其實不交也罷。與劉千石相識逾三十年,對他近日的言論,經過反覆思量,結論仍是一句:劉千石,你錯了。
毛孟靜
乍聽劉千石的話,即時掃過心頭的感覺,是他忽然膝蓋發軟,他轉軚。他說,中央與民主派「各退一步,釋出善意」。他說,七一大遊行是「燃點希望,不是對抗中央」。他的話,不論時間空間,用詞氣氛,都錯了。
北京會否退一步,大家帶「心知肚明」地靜觀其變。果然,近日中央官方的回應,來個鬆點緊點,緊點鬆點,核心訊息,是這可是你民主派主動提出和解的,且看你們下一步怎樣「退一步」。再加句聽得發膩的「聽其言觀其行」。
民主派還有甚麼可退的?香港人面面相覷。上街,沒有誰要與北京「死過」,但既然上得了街,自然有抗議心情,忽然說不好對抗,那不如取消七一大遊行。果然,真有京官站出來建議,索性改搞七一慶典豈非更美。
劉千石在此時此地提出大和解論,難免令人以陰謀視之,猜測他的動機,報上提的,來去不外兩點:一是他要還得准回鄉探母的人情債,二是他早前長期低調,如今要凸個頭出來為參選搶票。
劉縱橫政壇多年,不會不預計到這種帶侮辱的揣測。他仍然把話說了,足見他自有一套,勇氣可嘉。從不懷疑劉千石的政治勇氣,以及政治誠信,但政治就像幕幕世情,是不計動機,只看後果的。
劉千石的動機,顯然是不想看到香港像台灣般,陷入非藍即綠的悲情。但事實是,香港也沒有藍綠普選的繽紛,這個特區的氣氛,確是非黑即白,尤其是才剛過了六四周年,有關六四的大是大非,很難就中間取態,來個灰色。
香港的黑白死結,確是需要鬆動一下,沒有香港人會抗拒溝通,不願和解。但統戰大員劉延東還剛訪港,她有時間參觀老人院,及出席佛教儀式,就是沒時間見一見民選立法會議員,遑論溝通。李柱銘固然可以繼續在立法會提出動議,再談和解論,但很明顯,和解的「啟動權」在中央,民主派一直處於被動,過份高調地扮主動,只會更加被動──北京掉過頭來說,看你的囉。
在六四後、七一前,如火如荼的選舉活動快將展開之際,在非黑即白的氣氛中,試圖中間落墨,只會構成灰濛濛的「烏厘單刀」,造就灰色政治。
要講大和解的話,還該留待九月立會選舉後,假設民主派大勝才講,因為起碼屆時民主派手中握着談判籌碼。在現階段,只要禮貌而堅定地做人,呼籲大家和平理性有秩序地進行一切,也就是了。
若真形成一款灰色政治,那個後果,可能會包括:一、潮流興「示好」,不興對抗,一盆冷水澆下來,市民對大遊行的熱情減退。二、潮流興「溝通」,中央不喜與之溝通的政治人,行情或打個折扣。
比一比,譬如說,余若薇好似好過李柱銘,湯家驊好似好過劉慧卿。若分開名單參選,選民對泛民主派的泛投票熱情也或減退。
或說,民主派要與中央和解,總是早好過遲。但在九月選舉之前,北京不可能與李柱銘、劉慧卿等三尖八角的傳統人物忽然修好,這面子上實在擱不下去。也不可能單單召見劉千石,此人仍是支聯會的核心人物,當年陪伴由「黃雀行動」拯救的柴玲見記者。唯一的一點可能,是再跟那班參選的大律師見個面,吃個飯。但若像以往般私底下吃談,中央沒得分;若事情曝光,就只會為那四大律師造勢助選,看來是樁沒賺的買賣。
衷心希望上述分析有誤,但在今時今日、此時此地,仍要說,劉千石,你錯了。
……………………………………………………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文章隔星期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