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超級領袖

兩位超級領袖

林本利

美國前總統列根入土為安,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出席他的國葬。列根和戴卓爾夫人,兩位可算是過去三十年來西方國家的超級領袖。
政治環境穩定,經濟增長迅速的時候,很難會出現超級領袖。戴卓爾夫人在七九年上台出任英國首相,而列根則在八○年當選為美國總統。
當時英美兩國都受到七十年代兩次石油危機所拖累,經濟出現衰退,國內國外的政治環境十分波動。兩位領袖在這個時候上台,要面對重重困難,對內要重振經濟,對外亦要恢復本身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領導地位。
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日本和當時的西德經濟增長迅速,很快便從戰敗國地位再次冒起,成為經濟強國。反觀英國和美國的經濟發展,卻長期受到高滙價所影響。英國戰後工黨上台執政後,將大量企業國有化,工會勢力抬頭,變成福利主義國家。美國則因越戰軍費支出過大而要加稅,政府對市場管制過多,令企業過份依賴政府的保護,生產力和競爭力不斷倒退。
戴卓爾夫人和列根上台後,便銳意改善國家經濟表現。這兩位超級領袖,明白到在世界市場日趨開放和資訊科技不斷發展的情況下,透過政府干預去保護國內企業的政策明顯不合時宜。若要提高國家的競爭力,必須解除管制,開放市場,此外還要削減工會勢力,減少福利,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戴卓爾夫人執政期間,致力將國營企業私有化,而且重整市場和公司架構,藉引入市場競爭來提高效率。英國政府先後將石油公司、飛機和汽車製造公司、電訊公司、氣體公司、航空公司和機場、食水公司、電力公司、鐵路公司等大型國企出售,讓公眾持有上述公司的股權和監察它們的表現。另外又將大量政府服務外判給私人公司,連監獄管理也外判給私人承辦,藉以削減公務員人手和政府開支。

另一方面,在美國,列根政府逐步取消各行各業的管制和專利權,讓新經營者較容易進入市場。原有的經營者在失去政府保護後,惟有積極提高效率和開拓新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列根上台後第二年,即一九八二年,美國司法部和美國電話及電報(AT&T)公司達成和解協議,終止持續八年的反壟斷訴訟。根據協議,美國電話及電報公司被一分為八,要成立七家獨立的地區性電話公司,專注本地電話服務;而分拆後的美國電話及電報公司,則專注在長途電話業務上。過去一直有其他長途電話公司,指控美國電話及電報公司,藉着操控本地電話網絡,拒絕或故意拖慢互連,或者要求過高的互連費,令它們無法提供服務。政府將美國電話及電報公司分拆,可以讓各電訊公司在對等的環境下競爭。
自從美國電話及電報公司在一九八四年正式分拆後,美國資訊科技方面的發展一日千里,逐漸拋離其他國家,令美國經濟重拾領導地位。
有些研究顯示,九十年代美國生產力增長強勁,最重要的因素是政府解除管制,開放電訊業,令各行各業的技術得以提升。
戴卓爾夫人和列根在八十年代的努力,為英美兩國的經濟奠定良好基礎,令經濟活力大增。回顧這兩位超級領袖執政期間的卓越表現,再看看特區領袖的表現,又怎不令人感到沮喪?
……………………………………………………
作者為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文章逢星期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