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京都嵯峨野舉行的《鐵人料理》的節目中,我遇到了一個尼姑,八十多了,叫瀨戶內寂聽,不覺她很老,也不覺她像尼姑。
她也是評判員之一,這個尼姑可真夠忙,寫小說、上電視、做法事,還在周刊上有個專欄。最近,讀到她一篇關於「幸福人生」的論調,雖然也屬老生常談,但對了解日本人,有多一點認識,試譯如下:
沒有錢嗎?甚麼時代,都有這個問題。
和我聊天的人,話題多數是和錢有關,甚麼被減薪啦,借錢還不了,被人追殺啦,只有死,用保險費來還啦等等。
走到這個地步,都是由想住更大的房子、要吃更貴的東西開始。這是人類的慾望,誰都有的,我們出家人說這是「煩惱」。對策只有「小慾知足」。慾望小了,煩惱就小了,就此而已,很簡單,別愈想愈複雜。
我們只要想想日本戰敗後,有多可憐!
當然經濟轉好了,崇拜了物質主義。當今的男女都要買名牌貨,名牌要花錢,所以感到有錢才是幸福的。
我們沒想過從前貧苦的生活,那時候的女人為了養家而出賣肉體,當今的為了買名牌而和人睡覺,就連學生也有「援助交際」這件事發生,輕易和老頭搞上了。
就算你有了錢,有了名牌,又如何?最近我的朋友一死,家裏的人即刻鬧搶家產的醜聞,做人做到那樣,值得嗎?
剛寫了一本小說,主人翁是一個借高利貸的,他住皇宮式的屋子,花天酒地,後來投資失敗,朋友家人都離他而去,想自殺。死前去了一個公園,看到籠裏的猴子,反正快死,就把剩下的錢買花生給猴子,猴子吃完屁股朝着他走掉,他才發現人類根本和猴子差不多,都是忘恩負義,就不自殺了。所以錢沒那麼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