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若薇
無論中央或特區政府,經常掛在口邊的都是「繁榮穩定」。其實,社會穩定不能單靠經濟繁榮,特別是若出現貧富懸殊情況,則無論社會如何富裕,亦難免存在兩極與矛盾。
一個社會要有凝聚力,最終,還得依賴政府與各界共締社會契約,尊重共通的核心價值。
所謂香港的核心價值,包括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公平公義、多元包容與廉潔政府等。連行政長官董建華也形容,這些核心價值是香港的生命;足見都市繁華的表象只是軀殼,核心價值才是內在的精神與靈魂。
回歸以來,從不起訴胡仙到近日的名嘴封咪事件,種種事例令人擔心香港的核心價值遭受破壞。還記得去年七一大遊行過後,董先生曾經承諾改善施政作風,更積極的回應市民訴求。
然而一年下來,政府施政依舊令人失望:像董先生堅拒出席立法會沙士公開聆訊,未能體現問責精神;平機會風波進一步加深公眾對政府任人唯親的壞印象;最近高級公務員在報章撰文大談對政改感想,亦破壞了公務員政治中立的形象;此外退休高官未經足兩年「過冷河」程序,便獲批在私人公司擔任高薪厚職、維港巨星匯、紅灣半島與最近電視城被指獲廉價批地等爭議,皆讓人質疑政府的行為,違反一貫公平公開的原則。
日前近三百名專業人士發表聯署宣言,呼籲港人齊心維護香港的核心價值,罕有地獲得政府的重視,董先生上周六便與部份聯署人士會面。
有論者認為董先生在七一遊行在即,突然擺出友善姿態,包括主動邀約民主派議員與《基本法》第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會面,是要營造和諧氣氛,以緩和市民的不滿情緒,將參與遊行的市民人數減至最低。
其實,不必猜度董先生的動機,有回應總比沒回應好。不過維護核心價值,最終還得靠實際行動,不能空口講白話。像上周十四名聯署宣言的專業人士與董會面時,便要求他協助民主派議員取回回鄉證,董當時只簡單的回應說「會看看有關問題」,且看他如何跟進事件。
此外董先生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明言會吸納更多中產聲音,到現時仍是「只聞樓梯響」,月前他在立法會被問及有關進展時,他表示很着急;只可惜政府最近連「六六」原則(每人只可擔任六個諮詢組織委員,委員任期不能超過六年)也未能遵守,破例重新委任七名已服務逾六年的平機會委員,當中還包括在平機會風波中備受爭議的鄔維庸。
在政制發展問題上,政府一切惟中央馬首是瞻,未能回應港人普遍期望加快普選的訴求。人大常委會釋法與隨後的「四二六」決定,反映《基本法》內容可隨時因應政治需要而被更改,兩地法制差異,董先生未見為捍衞特區法治而出力。
無論如何,政府這次學了乖,肯定核心價值的重要始終是好事。但願從今以後,政府與社會上下不再是凡事向錢看、利益掛帥,以核心價值作為準則,建設一個真正穩定而有凝聚力的社會。
……………………………………………………
作者為資深大律師及「《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關注組文章逢星期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