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疱疹俗稱生蛇,是水痘的後遺症。病毒在水痘痊愈後會潛伏在脊髓神經節內,在人體抵抗力下降時會再度活躍,沿着神經線往皮膚蔓延,引發局部疼痛及出現帶狀皮疹,一般出現於50歲以上人士;受影響部位多以半邊胸、腰或臉部為主,初期病徵為局部神經痛,幾天後患處出現紅疹及水泡,其後過程與水痘相似。帶狀疱疹傳染力雖較水痘弱,但仍可由水泡的分泌傳染病毒;水泡一般於十天內結痂,並約於一個月內痊愈,但疼痛則可持續數月之久。
部份影響臉部的疱疹可引起眼睛併發症如結膜炎等,嚴重的可引致失明,故須找眼科醫生診治。另約兩成患者會出現帶狀疱疹後遺神經痛,其痛楚程度比生蛇時更嚴重,可長達數年,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素。
治療帶狀疱疹以抗病毒藥物為主,旨在加快疱疹痊愈、減低痛楚及有助縮短、預防或減輕帶狀疱疹後遺神經痛。臨床實驗顯示抗病毒藥須於出水泡三日內服用,否則效用大減。Acyclovir可口服及靜脈輸注,口服劑量為每天服五次(約4小時一次),每次800毫克;針劑一般用於嚴重免疫不全的患者。新一代口服抗病毒藥Famciclovir及Valaciclovir的療效與Acyclovir相若,但有較佳的生物利用Bioavailability及較方便的服法;Famciclovir的建議劑量為每日三次,每次500毫克;而Valaciclovir為每日三次,每次1000毫克,三者療程俱為期七日。
口服類固醇如Prednisone具有強力的消炎作用,與抗病毒藥同服可有助減輕痛楚;但由於它能抑壓免疫系統,可令病情惡化,所以免疫不全的患者不適合使用。
撰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