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本周一再度出現波動,大市當日高低位相距超過500點,再一次展現出港股難以捉摸的事實,亦再一次證明市場上對沖基金的力量,確實是變幻莫測的。
雖然不少投資者會拿周一的跌市和早前的跌市相比,但可以告訴大家,港股周一的跌市和早前的跌市絕不可以一概而論,因為早前的跌市明顯是由期指活動所推動,和大市的基調全無關係,所以我當時幾可即時肯定大市再跌的空間有限;但今次大市顯著下跌,卻是在上周已露端倪,只是大戶當時未有引燃導火線而已。
周一早上,市場已盛傳國內會於短期內加息,但投資者對周二賣地成績充滿憧憬,地產股不斷被追捧,令大戶有趁高沽貨套現的機會。再加上市場預期美國通脹數字可能比市場預期為高,歐元失守於1.20美元關口,部份對沖基金可能要在股票市場沽貨套現,重新吸納美元以回補早前沽空的美元淡倉。在種種因素造就下,港股在高開後反覆下跌,並於中午過後,像黃河決堤般一洩如注。
當然,要為周一的跌市找藉口並不困難,以上是其中一種推測,而我相信這應和事實相距不遠。問題是,在事後找藉口往往十分容易,但投資者卻已蒙受損失,所以歸根究柢,投資者應以何種心態去分析大市,才是最重要的。
事實上,最佳的方法便是先從大戶的角度作出考慮,從而想像他們會有何種行動,繼而作出相應對策,這樣投資者便較易捷足先登,而且這種方法可能會比只分析基本因素及圖表更為準確。
當然,我並不是鼓勵投資者放棄基本因素及圖表分析,因為這些數據對於一隻股份的長線表現,仍然舉足輕重,同時亦具有一定的啟示性。
問題是,現時市場對後市看法存在了一定分歧,這反映出大市仍未真正處於大牛市之中,既然如此,我們不斷以基本因素及圖表去分析大市的長期走勢,其實有點浪費精力。既然市場對大市長線走勢仍未有共識,投資者暫時放下基本因素及圖表分析,實不為過,反而投資者如果繼續被基本因素及圖表分析規範投資思維,最終只會令自己的投資失去彈性。
所以在港股的走勢未有明確走勢前,投資者實不妨將分析角度轉移至美元表現、油價起伏、亞太區股市如台灣、南韓、中東,又或者是國內A、B股的消息等這些近日經常被對沖基金利用的藉口上。因為這些因素表現的好與壞,很易會成為大戶造好造淡的藉口,從而將港股舞高弄低。
投資者他日若再見大市顯著急跌時,實不用過於驚訝,只要大家能及時作好準備,便可以避開市場這些突如其來的波動。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