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不平衡將帶來災難

國際視野:不平衡將帶來災難

美國4月份貿易赤字果然被筆者不幸言中,創下單月最高紀錄的483億美元。貿赤擴大的原因是由於汽車和電視機等消費品進口大增,而出口卻減少所致。
事實證明,短期的弱美元政策,並沒有為收窄貿赤起到甚麼作用,奏效的反而是力拒通縮來犯。美國經濟加速復甦,公司盈利增加(部份受惠於美滙走勢),就業情況大幅改善,工資已略見回升,在如此環境下,消費又哪有不增加之理?光看5月份零售銷售額上升1.2%,比市場預期還要高出0.2個百分點,便知美國人消費德性和意欲如何,貿赤又怎能收窄?
資訊發達,新興國家(尤其是中國)釋放大量廉價勞動力,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形成各國按需要而扮演不同角色,我(美國)搞服務,你(中國和亞洲國家)則搞生產,遂出現了甚麼供應鏈和三流──物資流、資金流和訊息流等,大家有不同競爭優勢、互補長短、互通有無,本來是件好事,尤其對消費者而言更是得益不淺,可是卻因其餘兩大經濟體系──日本和歐洲經濟發展步伐與美國不一致,便出現了不平衡現象,美國獨力承擔了推動全球經濟復甦的責任,成為唯一的大買家。

美貿易惡化成隱憂
美國貿赤不斷擴大是否值得憂慮?這個當然!中國及其他亞洲或新興國家賺美國錢,再將賺回來的美元用來買美國國庫債券,從而finance美國財赤,這個flow可不能長此以往下去,君不見前日聯儲局發表的數字,美國發行總值1.653萬億美元聯邦債券中,有50.6%是由外國投資者持有,這外國投資者嘛,當中有多少是亞洲區的中央銀行?試想想假如有日,無論是甚麼原因要unloadposition,美元的命運、世界經濟又將如何?想來確令人不寒而慄!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