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為「中國新聞史最黑暗一頁」的《南都》案,備受國際輿論關注。當局對《南都》高層的報復性控罪,令曾是全國最開放及活躍的廣東報壇,儼如進入了言論的寒冬,噤若寒蟬。
今年三月,喻華峰、李民英分別被重判十二年、十一年徒刑後,總部設於紐約的「保護記者委員會」曾發表聲明向中國政府抗議;五月初,中國總理溫家寶到訪歐洲時,法國「無疆界記者」組織也向他提出抗議。內地網民也怒不可遏,紛紛發表評論:「《南都》就是今天的孫志剛,誰來為它鳴冤?」、「一個十三億人口泱泱大國,居然連一份有社會良知的報紙都容不下!」
此後,前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任仲夷特別致函現任省委書記張德江,懇請寬容處理《南都》案,甚至有傳聞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亦對此案表示關注,特別向張德江了解案情,而張德江則批示要寬容對待文人。
然而,喻華峰、李民英上訴的結果只獲得減刑,未能還其清白,說明國內外的輿論壓力無法改變廣東省當局的既定方針,無法打破中國政府壓抑新聞自由的窠臼。
這種減刑,只是廣東省當局貌似寬容的一齣戲而已!在胡、溫新政的體制下,新聞自由能走多遠?答案已寫在《南都》案的判詞中。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