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徑捕三庫蚊驗奪命腦炎

九華徑捕三庫蚊驗奪命腦炎

【本報訊】食物環境衞生署前日黃昏在曾出現日本腦炎致命個案的九華徑新村擺放蚊燈,昨早回收時,在其中一盞蚊燈中發現三隻日本腦炎的病媒庫蚊。該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袁銘志表示,找到的蚊隻為數極少,會考慮進一步化驗,而且沒有在該新村找到庫蚊滋生地點,相信出現大規模爆發的機會很低。

兩公里內沒庫蚊幼蟲
食環署近日巡查九華徑新村及在死者住宅方圓兩公里內進行調查時,都未有發現日本腦炎病媒──三帶喙庫蚊、白雪庫蚊及棕頭庫蚊,也沒有發現庫蚊的幼蟲,但最終卻在該處放置的其中一盞蚊燈內找到三隻庫蚊。
袁銘志說,庫蚊生長在溪水、荒田、去水渠、灌溉溝,可以在一個月內由一對繁殖至一千對,較常見於西貢、錦田、元朗及北區等郊區,署方有定期進行巡查。他解釋,由於庫蚊在晚間活動,並喜在積水地方滋生,而若登革熱病媒的白紋伊蚊出沒頻繁,那麼庫蚊出沒的機會也較高,但要視乎附近是否有積水荒田。他又稱,一般巿區公園水池並非高危地點。
食環署顧問醫生何玉賢表示,庫蚊生長於溪澗及溝渠,署方難以製作類似用作記錄白紋伊蚊數量的誘蚊產卵器來量度庫蚊數量,故無法提供庫蚊的誘蚊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