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提到投資者認購新股時,切勿抱着「博一鋪」的心態。不過,由於蒙牛(2319)上市後股價表現非常理想,所以投資者對中海集運(2866)及平安保險(2318)這兩隻「重頭戲」必定有所憧憬。早前已在此分析過中海集運的投資價值,今日再探討一下平安保險的值博率。
今次平保上市,有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就是各大小報章都以詳細的篇幅轉載平保的財務數據,讓小投資者有充份的準備。但由於近日市況較為波動,加上各分析都指出平保的估值遠較其他類型保險股昂貴,因此不少投資者對認購平保仍有所保留。
事實上,平保2004年預測市盈率為24倍,確實較宏利金融(945)14倍及中國財險16.4倍為高。即使今個財政年度沒有市盈率的中國人壽(2628),預測來年市盈率亦只有19倍,相比下仍較平保便宜。因此若從估值角度而言,表面上平保的吸引力實在有限。
不過,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一下平保較高估值背後的玄機,以了解平保的估價是否真的偏貴了。第一、任何股票的平與貴,是一個相對概念,若果沒有中國財險及宏利等的前車,平保估值便很難鑑定是高還是低。跟國際大型保險公司(如宏利)比較,後者的純保險業務實際有虧損,大部份利潤來源是透過投資所賺取的收益。但國內保險公司所收取的保費一直高於國際水平,而且單就保單所收取的保費,已能夠為保險公司賺取利潤,因此估值高於外地保險公司亦無可厚非。
其次,在眾多保險股中,國壽與平保的業務較相似,也可以作出比較。雖然預期國壽來年市盈率低於平保,但若論今年及來年的平均盈利增長及去年股本回報(ReturnonEquity)分別是20%及19%計,而根據摩根士丹利所作出的預測,國壽今明兩年的「正常化」盈利增長(即除去特別開支後的盈利)不足1%,去年的股本回報亦不足10%。由此可見,即使平保較國壽估值為高,亦算合理。
第三、平保本身有不少國際化的策略性股東及管理層,如高盛、摩根士丹利早在94年已分別購入6.87%及5.87%平保權益,而滙豐人壽亦於2002年以每股9.47元入股10%。由於這些大行的策略性投資也需要賺取合理利潤,因此以較貴的估值定價,可以令他們帳面投資回報更加吸引。這也解釋了為何平保估值會較高。
不論平保估值是平或是貴,其表現將取決於整體市況。雖然近日港股表現受外圍消息所左右,但整體而言,我覺得平保應可承接蒙牛的餘威。既有國壽上市急升的前科,小注入場是可以一試的。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