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合成眾我 - 李樹昇

污染合成眾我 - 李樹昇

聽畫家朋友說過一番頗值得深思的話:照片、攝錄不能代替畫,但這世上的畫家肯定會愈來愈少,因為大眾的眼睛被污染了,以為顏料不能畫出真實。
電視顯示屏只用三原色,相片印刷只用四原色,人工色彩與大自然的顏色相差太遠了。不過,現實世界每事每物都不會只有單一色彩,就算是一朵大紅花的紅,也是由不同層次的紅組成,因應不同時段的陽光,產生不同效果。
同樣地,音樂界二十多年前出現了仿真樂聲技術。先錄取演奏家的七個音符,將之數碼化。以後不必動用十個音樂家就可以有十把樂聲了。香港電影的配樂,十之八九用這個方法合成。可是十個樂師齊奏時產生的共鳴,電腦是沒法模仿的。
又同樣地,人及人際關係,亦因互聯網的誕生而起了急劇變化。上網之後化身成另一個性別、年齡的人,擁有另一個性格,結識另一類朋友,過着另一種虛擬的生活。千百個上網代號,便有千百個身份。如此這般,英國作家史蒂雲生筆下的《變形怪醫》也望塵莫及。最後喪失了複雜的自我,而得出千百個單純的「眾我」。
自然(環保)主義與文明科技一直在競爭,但顯然大家都忽略一點,人類文明再先進,科技再發達,亦無法百分百複製大自然的一物。可以很接近,卻絕不是百分百。子集可以反映主集,但不能完全代表主集。望見塑膠花便以為是花,看見電視機裏有魚便以為是魚缸,把神像放在屋裏便以為神在身邊。這只是我們在自我欺騙、妥協而已。世事都是複雜的、混沌的,徒以單一理論解釋所有問題,基本上是白費氣力。

編按:陳也請假一個月,由李樹昇暫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