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廚房是製造美食、讓家人溫飽的地方,但也可以是讓家人食物中毒的可怕細菌溫床。廚房衞生學上有一項最新戒條,就是切勿用水沖洗解凍雞肉。給雞肉解凍、消毒有不同的方法,但不應放在水喉下沖洗,因為這樣會把暗藏於肉上的細菌濺滿廚房,令廚具及其他食物沾上細菌,造成食物中毒。 記者:蔡元貴
一般人烹煮雞肉前,慣性會放在盥洗盆上,好像沖涼一樣扭大水喉清洗雞肉,殊不知這樣做不僅無助於雞肉的衞生與美味,更弄巧反拙,把生存在肉上的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統統透過濺起的水花散播四周。英國《泰晤士報》昨日報道,「沖洗雞肉」(chickensplashing)已成為一個導致食物中毒的專有名詞。
沙門氏菌通常存在於人類及動物的腸臟中,特別是家禽類及豬隻。進食染有沙門氏菌的肉類可以引致食物中毒,病徵包括惡心、發燒、肚痛、腹瀉及嘔吐。香港醫學會會長勞永樂醫生指出,劏雞時藏於雞腸內的沙門氏菌經常會傳到雞肉上,雪藏並不能把細菌消滅,只會停止細菌滋長,因此把雞肉從雪櫃拿出來後,仍須小心處理。
原來處理雞肉也是一門專業學問,香港科技學院應用科學系高級講師蘇志謙說,食品安全學上有一套處理鮮肉的指引,衞生標準是每二十五克雞肉不能存有一粒沙門氏菌。他指出,生雞肉比生牛肉更常含菌,原因是雞腸與雞肉接觸機會大很多。
《泰晤士報》引述「食物安全聯盟」指出,市民應該把雞肉直接放入焗爐,這樣已足以把細菌剿清,不用開喉沖洗。
專家並指出,未烹調的雞肉應該放進雪櫃的最底格,以免雞肉的肉汁滴在其他食物上。切雞的砧板和刀都應該與切菜的分開,處理雞肉前後都要徹底洗手。
生熟食物同時放置於廚房是很常見的習慣,勞永樂說,煮熟了的餸菜必須移離廚房,以免生熟食物交叉感染,「一滴水可以藏有數以十萬計嘅細菌,如果將煮熟嘅餸菜擺喺廚房,好易受其他生嘅食物細菌感染。」
鑑於沙門氏菌可以在生雞肉內快速滋長,蘇志謙提醒市民,最好別把雞肉暴露在室溫內超過三小時,若要解凍,放在雪櫃非冰格的空格內已可以,而即使是貯存於雪櫃,也應在兩日內食用,否則就會有細菌繁殖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