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認購新股質素先行

陸叔理財:認購新股質素先行

近日新股熱潮再度掀起,尤其是蒙牛乳業(2319)首日掛牌表現理想,令不少投資者憧憬即將上市的多隻新股會有上佳表現,因而激發正在招股的新股,超額認購倍數往往較市場預期為大,其中中海集運(2866)公開認購的部份便錄得50倍的超額認購比率。
但與此同時,證監會營運總裁歐陽長恩呼籲,投資者在認購新股前,應先行留意公司的質素,尤其是希望在首天沽出新股以獲取利潤的投資者更應小心。根據證監會統計,今年首5個月的25隻新股中,只有13隻在掛牌首日的收市價能較招股價高出2%或以上,即扣除成本後仍有利可圖,其餘的升幅不是少於2%便是跌穿招股價。由此可見,抽新股並非必然可以獲取利潤,這個風險因素,投資者必須小心注意。

走短線亦非必勝
其實投資者在抽新股的理念上,的確已有歪曲情況,尤其是不少投資者均希望在新股上市當日即時沽出手上的新股獲利,沒有考慮過所持新股是否有長線投資的價值。情況就有如抽獎一樣,好運的話,新股在上市當日能錄得數成的升幅,便可即時獲利,再等待參與另一次抽新股遊戲的機會;萬一不好彩,新股上市首天的表現不理想,只要損失不多,亦會及時沽出,保留現金等待另一次機會。如果各位真的抱有以上心態,再綜合證監會的數據,那麼悉數參與所有抽新股活動,最終可以獲得的利潤亦不會太多,甚至會有虧本的機會。
原因很簡單,一些質素高的新股,由於市場認購比率高,往往出現一定倍數的超額認購情況,散戶投資者可以足額認購的機會通常不高,只獲分配一手至兩手的機會十分普遍。就算這些新股上市首天能錄得數十巴仙的升幅,投資者可以獲得的利潤亦十分有限,可能只是初時入票認購金額的5%至6%;相反,一些質素欠佳的新股,由於超額認購比率不高,投資者能足額認購的機會亦往往頗高,如果這些股份首天上市的股價表現欠佳,投資者便可能要承受所有帳面損失。在此情況下,投資者如果盲目認購所有新股,最終蒙受損失的機會甚大。

高質股不妨長揸
其實一些具質素的新股,首天的升幅未必及得上往後的表現,這和不少散戶都希望把握首天的獲利機會,以致股價在龐大沽壓下,難以向上突破有關。但當散戶的沽盤逐步消化,貨源逐漸歸邊之時,股價要向上突破阻力位,便會變得毫無難度。所以投資者若能成功認購一些具質素的新股時,不防考慮所持股份的基本因素是否能推動股價上試高位,如果跟隨其他投資者一窩蜂沽出具質素的新股,最終受惠的,可能是懂得計算新股質素的基金而已。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