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成功炒賣捱價不能免

英之見:成功炒賣捱價不能免

港股昨日忽然崩堤,筆者上周五冒險轉軚變得及時。無意誇大一兩場戰役的得失,股市投資是一場漫長的戰爭,而且對大部份參與者而言,是沒有真正勝利的一天,謙卑是維持長玩長有的重要態度。
上周五轉軚看淡,其實欠缺證據支持,但憑市場感覺行事,甚至直言膽博膽,形象欠缺專業,所以筆者在訪問中,列舉出四五個理由,甚至答得愈多愈熟練。不過信不信由你,無招勝有招,不拘泥甚麼特別派系,有值博率便出擊,才是真正的理由。現在事後孔明,當然輕而易舉列出一大堆跌市的藉口。
去年好市,多了一批戰友,現在又開始愈來愈孤獨的行程,性格實在不合主流。就算學人炒期指,也要搬出200點的止蝕,去博250點的調整,主流卻是日日炒,20點博20點,以不過市為原則,連期指建議都不能取悅觀眾,何況股票。
不斷提出目前二三線因為流通性風險,所以處於偏低的水平,以投資角度,仍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可是人人以股價衡量價值,太過着重短線得失,根本沒有耐性投資,跟風炒賣勝算又不高,是相當麻煩的困局。
如果不能做好品牌,壓住大家的恐懼,資產管理的生意前景十分困難。同樣捱打,可是投資大孖沙產品,又可以用平均成本法,變得心安理得,是不公平,但只能怪自己品牌建立並不成熟。

放置較遠止蝕位
可能自己功力不足,所以覺得捱價是炒賣成功的一個主要的過程,基本上不能避免。以今次造淡行動為例,正路預期是賣地後才大跌,現在實現日期早了1.5天,如果不是肯蝕底,在上周五已經出手,寧願放置較遠的止蝕位,預算了最後一挾的風險,昨天下跌過程中,未必夠膽追沽。同樣道理,股票流通量不足,低迷日子慢慢收集也是必須。不過明白的人不多,手法太過小眾。事業上也要有果敢止蝕的手段,不能沒完沒了為繼續而繼續,一年半載沒有突破,一定要另尋出路,例如專心做事後孔明,便是安穩的選擇。
黃國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