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曾經指出,踏入牛市二期,公司盈利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當市場普遍關注加息之際,為何我們仍以公司盈利為焦點?公司盈利與股價和經濟之間,到底有何關係?今期我們會就此作出詳細闡析。
公司盈利是指企業收入扣除成本後的現金流入量。收入主要來自公司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亦包括特殊收入(例如變賣資產)及其他收入(例如投資收益或存款利息),而成本則包括員工薪酬、原料成本、貸款利息、資產折舊和納稅等。公司盈利可作為股息派發予股東,亦可由公司保留,用以發展業務,為股東增加未來的現金流入量。
理論上,一家公司的價值,與它的未來現金流入量有關。公司盈利是現金流入量之源,而投資者把公司的未來現金流入量,按其要求的投資回報率折現計算,便可決定這家公司是否物有所值。當然,公司未來現金流入量的多寡,是基於許多假設,故分析員必須小心評估公司盈利的增長潛力和可靠性(即盈利質素)。
明白了上述概念,我們可探討公司盈利、經濟狀況和股價走勢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以探討今趟的牛市如何誕生,以及影響它去向的主要因素。
歷史顯示,上述三者的長線關係甚為密切。
首先,當經濟出現增長後,公司盈利會隨之增長,這是因為公司盈利易受經濟因素,例如息率和通脹等影響,而當這些因素對經濟產生利好作用時,後者會逐漸滲透到公司盈利層面。隨着盈利增長,公司派送予股東的現金(即股息)亦會增加。這解釋了次項現象,即股價與盈利走勢,基本上是朝同一方向──當公司盈利上升時,股價亦會上升。
事實上,即使公司不派發股息,只要投資者認為這可為股東增加未來的現金流入量,他們仍會調高公司的估值。當中的竅妙,在於股價與經濟狀況的關係。歷史顯示,當經濟增長見頂前,股價會早約9個月先行見頂;而當經濟開始復甦前,股價會早約5個月先行反彈。
上述分析帶出兩項重點﹕
1.公司盈利、經濟狀況和股價走勢雖然關係密切,但三者的周期卻存在着時差。
2.股價反映投資者對經濟和公司盈利的預期,最具有前瞻性,但亦同時受投資者的心理所影響。
今次牛市亦顯示了這些現象。從去年3月起,投資者開始相信環球經濟有望復甦,故憧憬公司盈利將顯著增長。在這項預期下,投資者吸納財政薄弱但股價便宜的股份,以謀取最高利潤,這是典型牛市一期所包含的「脫離質素」(flightfromquality)升市。當牛市進入二期時,市況變得較為波動,投資者開始留意經濟和公司盈利增長可能放緩的風險,故把資金轉往盈利質素較佳、對宏觀經濟較為不敏感的股份。因此,大市與個別股份的走勢,開始出現明顯的分歧。
宏觀經濟走勢甚難猜度,而在現時日趨複雜的環境下,縱使央行官員亦只能密切留意,並隨時準備應變。因此,投資者較有效的方法是加倍注重公司盈利,皆因公司盈利才是股價動力之源──盈利動力足,股價可衝破障礙,拾級而上;反之,盈利動力弱,則股價會停滯不前,甚至因處身高位而倒溜急挫。
然而,公司盈利亦有局限。首先,歸根究柢,估值理論仍是對公司未來盈利的預測,並須把可能出現的變數列入考慮範圍,從而推算合理的股價。其次,投資者的心理和預期對短期股價有很大的影響。前數年熱炒的科技股普遍欠缺盈利支持,卻能一升再升,說明股價確實可出現非理性亢奮。
再者,科技股泡沫不足三年便爆破,再次證明公司盈利對股價始終舉足輕重。事實上,股價的短期升跌,受眾多因素影響,但其長遠走勢仍取決於公司盈利。要掌握公司盈利,必須有充份的研究、正確的假設和準繩的分析,這亦是投資者在牛市二期面對的重大考驗。
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
富達投資熱線:26292629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