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將物業項目注入東方燃氣(432)之後,電盈(008)股價一直低沉,主要原因是市場普遍認為,電盈將最吸引的地產項目易手,投資吸引力大減。然而,上周有歐資大行發表報告,將電盈投資評級由「中性」調升至「買入」,因而令電盈股價大幅反彈。
今次電盈重新被「唱好」,主因是該行認為電盈今年現金流入可達24億元,電盈可望重新派息。
蘇澤光自出任電盈副主席後,一直積極地將電盈業務重組及進行財務上安排(如撤銷累計虧損及提高股本),務求盡快可恢復派息給予電盈小股東。從技術上而言,只要電盈能夠擺脫「負資產」的名號,派息是可行的;但以目前電盈總負債約343億港元(或44億美元)看,短期內是否真的會派息呢?若從短期而言,電盈派息的機會很高,原因是假設它一如歐資大行報告所預期,今年會有54億現金回籠的話,由於電盈今年暫無債項到期,而到明年才有一筆約86億港元(或11億美元)的可換股債券到期,理論上今個財政年度可騰出儲備作派息。
不過,若因憧憬重新派息而投資電盈的投資者一定要留意,即使電盈的股息回報率可達4至5厘,我覺得仍不足以刺激電盈股價大幅上揚。首先,由於電盈整體債項仍處於高水平,因此派息可能只是安撫小股東的短期政策。另外,電盈始終再非舊日的公用股,未必可一如以往有長遠的穩定派息政策。所以若投資者是食息一族,倒不如買入有穩定派息政策的公用股(如中電)或工業股。
至於未來電盈股價走勢會如何,則取決於電盈未來的市場定位。究竟它要定位為一隻甚麼類型股份,才會提高投資價值?
我在此作出三個定位假設:
第一、假設電盈要定位為昔日的「公用股」,相信機會微乎其微,原因是自政府開放電訊市場(不論固網或流動)後,只會愈來愈多競爭,根本不能再扮演具穩定收入的公用事業角色;
第二,假設將之定位為「電訊股」,其可塑性亦不會太高。原因除了本地電訊市場競爭激烈外,即使一如市場所言,電盈透過網通入股香港電話公司,引入策略夥伴以涉足國內電訊市場,但按照中國要符合入世的承諾,現階段外資仍未能直接投資中國基礎電訊業務,這也代表短期內(預計在2006年底前)電盈不能將國內電訊收益入帳,所以未來電盈仍難以擺脫本地電訊市場競爭劇烈的陰影;
第三、我覺得未來電盈將會以「概念股」作主導,即主力看資金是否流向電訊股,或電盈日後有沒有其他注資或分拆概念,以提高其投資價值。
無可否認,電盈的基本因素是有所改善,但始終其高比率的負債,在利率趨升的環境下,對其有負面影響。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