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嘉華筆記:聯儲局人為壓息惡果現

麥嘉華筆記:聯儲局人為壓息惡果現

今日的投資環境,確實非常有趣。舉個例子。聯邦基金利率雖然處於1厘的46年低點已有一段不短的日子,但美股仍然受惠不多,以上周四收市價10410點計算,杜指現水平與2000年1月所締造的收市高位11522仍有一段不小的距離。究竟真正的問題是在哪裏?

我認為問題在於美國聯儲局一直人為地刻意把息率壓在不合理的超低水平,對強勁的經濟增長步伐和正在死灰復燃中的通脹威脅置諸不理,視而不見。

樓市熾熱須降溫
美國經濟今年首季的增長率達4.4%,而官方所發布的通脹率雖然只有2%左右,但我私下估計,通脹年率其實已接近5%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以美國加州為例,當地樓價在過去1年的升幅已多達15%至30%不等。面對如此熾熱的樓市,聯儲局實在有需要採取行動,迅速加息作為冷卻措施。只不過從種種迹象看來,聯儲局似乎極不願意大刀闊斧地把聯邦基金利率提升,惟恐會把樓市泡沫戳破,導致經濟遭受沉重打擊。故在其上一次會議的聲明中,聯儲局仍強調會對加息採取「循序漸進」的做法。換言之,聯儲局加息的步伐會一如嬰兒爬行般緩慢,已是意料中事。不過這樣做的結果,是通脹會繼續攀升,美國消費者的實質收入則由於受到通脹環境的蠶食而減少。

加息打擊樓與債
雖然我對格林斯潘肯果斷地大幅提高短期息率,不敢抱有太大期望,但仍不排除聯儲局會這樣做的可能性,因為世上是沒有絕對不會發生的事。不過一旦美息大幅提升,問題便會出現。

譬如美國蓬勃而熾熱的樓市會急轉直下,而那些透過槓桿買賣持有美國債券的投資者便要飽受嚴重虧損的煎熬。這是由於人為地刻意壓低的短期息率,已導致美國短期公債和30年期長債的息差擴大至80年來最闊的水平(見附圖),這種現象自然對對沖基金和債券交易商起了鼓勵作用,促使他們不斷借入短錢來進行長期投資,從而賺取接近沒有風險的差價。

持有現金是上策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旦短息上揚,與長息之間的差價收窄,這些利用槓桿原理放大投資利潤的債券投資者,自然會首當其衝,但聯儲局若不果斷地加息,則一放難收的通脹亦會令消費者成為受害者。換句話說,聯儲局正陷於順得哥情失嫂意的兩難尷尬局面,因為無論大幅加息與否,總會有一批人受害。
在此情況下,我建議《蘋果日報》的讀者要把握近期的反彈浪,盡沽手上所持有的股票,先把股票轉成現金,再等待日後執平貨的機會。另一方面,縱使債券市場長線的形勢確實不妙,但短線而言則美債明顯已有超賣的迹象,我相信短期內債市或會出現一次較大型的反彈浪,投資者不妨留意。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