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鹿」死誰手不用管

投資縱橫:「鹿」死誰手不用管

據證監會統計,今年首5個月掛牌的25隻新股,只有13隻股票在掛牌首天較招股價高於2%,證監會提醒投資者在認購新股前應了解公司質素。
證監會提出這個忠告,不知是否與近日有新股掛牌股價急升有關,但由於往後有不少新股陸續登場,提出忠告倒是合理,只是概括性的忠告是否正中問題的核心及有實際用途,則頗有商榷之處。
雖然證監會近年似乎只希望股市有投資者而沒有炒家,但現實之中,投資者與炒家確並存,且兩者同為市場作出不同的貢獻,只簡單提醒投資者小心,並不足以令投資者對風險知所趨避,若投資者只是博取短線利潤,有關的忠告更不會被接受。
股市中存在好友(Bull)與淡友(Bear),英譯的「牛熊」之謂即是此,看好股市前景,好友持貨即可,反之,可以造淡,然普羅市民「牛性」較重,即偏於看好,同時又未必諳期指沽空之術,故大體而言,「做牛做熊」,只是「趨牛避熊」而已,即看好多持貨,看淡要減持,散戶的投資方法其實都不偏離這套原則。
除了牛熊,市場還有「鹿」(Stag),「鹿」乃指股市的炒家,只要有波幅有成交,不管好淡,照炒如儀,風險自知自負。認購新股企圖在首日掛牌沽出獲利者,現時已成為Stag的標誌。若投資者採取這種心態,新上市公司的長遠前景已非考慮之列,無論賺蝕,不在首日沽出,已違反「鹿」的原則,風險自負,誰也幫不了。股民首要弄清楚的,是自己正扮演牛、熊或鹿的角色。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