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養與「痛」失 - 李碧華

「苦」養與「痛」失 - 李碧華

灣仔街道牆上有「尋犬啟事」。失犬是松鼠狗。主人描述:「牠淺啡色,十三歲,身上短毛,已沒了兩邊大牙,所以舌頭常向外伸出。名叫冬冬,五月廿四日走失,或被人偷走,後來有人發現牠流浪街頭。」
啟事強調「冬冬很純,不咬人。如有好心人收養了,請交回,定當重酬3000大元。好心有好報!」
為甚麼主人非要把牠尋回?他?她寫道:
「本人已苦養十二年。」
一般人用「撫養」,指保護、教育、存養……手勢溫柔,滿目情意,對象是子女晚輩——把他「撫養成人」。朝夕相處,對生命的珍重憐惜,在那個「撫」字。
冬冬的主人也許是寫錯字了。不過從這個「苦養」,真的看到心焦如焚,欲哭無淚,又依依不捨的痛苦,生離死別是人生傷心事之一。不止人與人,若寵愛之生物、寶貝之死物,一旦失去了,千方百計遍尋不獲,即使付出極大代價亦難如願,局外人怎會了解這「苦」?
「苦」因為感情。
感情深厚因為歲月。
希望主人有與冬冬有重逢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