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宏觀調控影響國企盈利

平心而論:宏觀調控影響國企盈利

自5月開始,港股在一片國內宏觀調控聲中大幅下滑,跌幅較大的是那些國內企業股份,其中又以成為打擊對象的類別,例如地產、鋼材、水泥等的股價損失最大。但只不過兩星期後,市面又廣泛流傳宏觀調控已初見成效的消息,於是股價隨即向好,那些跌幅最大的國企股普遍都有超過30%的反彈。市場又回復一片樂觀氣氛,好像宏觀調控造成的經濟損害已經徹底反映了。這種想法看來未免過份樂觀,在現實的經濟環境下,宏觀調控的收與放並不像開關水喉掣這麼簡單,其實這一收一放之間造成的經濟損害是不少的,其苦果會在未來一年內陸續在上市公司業績公布時浮現出來。

壞帳衝擊整體經濟
就以被中央政府勒令立刻停建的江蘇鐵本鋼廠為例,據報該廠總投資額達105.9億元人民幣,大部份資金來自銀行貸款,因為鋼廠停建,生產遙遙無期,而半建成的鋼廠除了有建材和設備的二手價值外,可說沒有值錢的東西,就連鋼廠所佔地方,既不能用來發展地產,也不能重作耕地。如果政府的調查和追究責任需時經年,那些半建成的設備也會生銹破爛,變得一文不值,這樣一來,那些銀行貸款肯定會變成壞帳,需要撇除。
同樣,那些鋼廠設備的供應商,也不會收到貨款,又是一筆壞帳,承建商、建築師也一定是受害者。鋼廠相信也會與一些原料供應企業訂下長期供貨合同,那些企業包括焦煤礦場、鐵礦沙廠等,如果它們因此而大興土木、增加產量的話,這又成為另一批經濟受害者。以上所列的受害者只是因一間鋼廠停建而引起,事實上,中國一定有很多類似的情況發生,其對經濟的衝擊將會陸續出現。

另一個因宏觀調控引起的經濟損失是來自原料和半製成品大跌價,因為在去年經濟大熱的時候,各種原料因供應緊張而令價格大漲,自然會引起囤積居奇的情形發生。初時可能是自用,但後來見存貨價格不斷上升,於是由自用變為投機,而且愈存愈多,一旦宏觀調控開始,需求頓減,價格回落,各企業自然爭相拋售套現。就以鋼材為例,據報價格由最高每噸5000元跌至近期的2500元,整個供求系統的相關企業一定損失不輕,這將會在未來企業財務報表反映出來。所以宏觀調控是必須的,根據公布數據也初見成效,但因此而引致的企業盈利減少還沒有浮現出來,這對未來的企業股價有一定影響。

高油價害苦油公司
有些國企類別不是調控打擊對象,例如石油企業,照理,在世界油價高漲的今日,理應大受追捧,但其股價表現也跟隨大市浮沉。相反,國外大型石油股價卻隨油價起落,其分別可能基於兩個因素,其一是國外的大型油公司,歷經數十年經營,累積了大量未開採的石油儲備,其價值會隨油價而上落。但中國石油公司的油儲藏量卻相對少,所以近期不斷到國外收購油源,以今日油價高企的環境,任何收購,回報都成疑。其二是如果油價不斷上漲,足以嚴重影響國民經濟,不排除中國政府像70年代的美國一樣,實行管制石油工業,結果油公司反成受害者。
以上所言是希望投資者能對宏觀調控帶來的影響多加注意。
李庚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