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昨公布四種淡水魚和免治魚肉含引致腸胃炎的「香港海鷗形菌」,嚇得不少市民即時停買淡水魚進食,街巿魚檔生意大跌五成,但有賣魚片粥的粥檔生意則未受影響。有飲食業人士指,部份粥檔喜將生的魚片與熱粥分開上桌,或僅將熱粥淋在生的魚片上,而不是把魚片下鍋煮熟才上桌,魚片未熟透,食客「中招」機會大增。
記者昨日傍晚巡視灣仔及銅鑼灣多個街巿,發現售賣淡水魚的魚檔生意大減;魚檔老闆大吐苦水說,該等負面新聞導致原本已不太好的生意更差,令到魚販「冇啖好食」。
一名姓姜的魚檔老闆也說,消息公布後,生意即時大跌五成,「之前話啲豬、雞有問題,𠵱家話啲淡水魚都有問題,搞到街市冇晒生意。」
記者在街巿訪問多名正在買餸的街坊,部份人表示會暫時停買淡水魚,等了解事件及弄清如何烹調淡水魚後才買;亦有部份人表示照樣買魚,但會煮熟些才吃。
至於粥檔的生意則未有受影響,位於灣仔的「靠得住」粥店負責人黃先生表示,該店出售的鯇魚片粥,會放進高溫的粥底內滾熟,保證魚片一定熟透。但有部份粥店煮粥方法,是將生的魚片及熱粥分開上桌,由客人自行將生的魚片放入粥內滾熟,「咁樣食法唔使講,都有一定嘅風險,啲生魚片未必淥得熟。」
黃先生補充,亦有部份粥店為了貪快,根本沒有將生的魚片、魚肉等放在粥內煮熟,只是將熱粥淋上生的魚片等材料,便送上桌。這樣烹調魚粥亦有風險。
有四十多年歷史的生記粥店,老闆歐先生強調,粥店一向將魚片和粥一併煲熟,不像其他粥檔只將熱粥淋在生的魚片上。
記者:蔡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