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20歲起供款 月薪扣2%<br>參加頤康計劃死後可剩19萬

倘20歲起供款 月薪扣2%
參加頤康計劃死後可剩19萬

【本報訊】擬由市民供款以支付退休後醫療開支的「頤康保障戶口」計劃,經四年反覆研究,港府昨終於公布一份初步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據報告,若以市民將月薪百分之二用作供款計算,在二十至二十九歲開始供款,則逾九成人在扣除退休後的醫療支出後,死後可累積到十九萬多元的款項。 記者:譚暉

報告又指出,以月薪百分之二作為供款率,對本港經濟的影響極微,估計市民的消費支出只會因而減少不足百分之一點八。港府消息人士強調,報告只是研究可行性,並不涉及港府任何建議,而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將於下周一就報告內容諮詢立法會議員。
這份由本港多間大學的專家、衞福局、醫院管理局及衞生署代表共同研究的報告,首先指出與日本、南韓、新加坡、台灣和中國相比,本港大部份的醫療支出都由政府的稅收承擔,情況遠超上述五個地區,但本港的稅率卻是各區中最低的。

忽略其他融資方案
報告又稱,市民越早開始供款越好。若以月薪百分之二作為供款率計算,市民在二十至二十九歲期間開始供款,到六十五歲退休,可以開始動用戶口款項作醫療支出,逾九成人的戶口存款,足以應付直到他們逝世的醫療開支,到死後更會有十九萬二千多元的餘款。但若市民在五十至六十四歲期間才開始供款,只有約兩成人的供款額能夠應付他們退休至死亡的醫療開支;其餘約八成人,到七十五歲時用作醫療支出的存款將會用罄。
報告強調,若沒有頤康保障戶口,市民則需預留約十二萬二千多元至十八萬三千多元,作為自己退休後支付各項醫療開支(見表)。
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批評,港府僅進行由市民自行支付醫療供款的計劃可行性研究,卻忽略其他醫療融資方案,例如設立一個中央基金支付市民的醫療開支。此外,上述報告也欠缺細節建議,包括對低收入者、或無收入者的安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