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觀最新數據看宏調成效

投資名言:觀最新數據看宏調成效

自中央推出宏觀調控政策後,市場憂慮不斷,不少投資者均擔心國內經濟增長將會受到打擊。政策落實至今,已超過兩個月,其成效究竟如何?中國經濟又會否因急速冷卻而出現硬着陸的情況?中央又有否進一步推出更多調控政策的需要?

我們大可參看前日公布的部份經濟數據,以評估宏觀調控的成效。4月份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年率由今年首3個月的47.8%大幅下降至34.7%,而新增投資項目年率亦只有5.9%,宏觀調控的成效,似乎已逐漸浮現。
此外,宏觀調控政策在冷卻個別投資過度的行業上,亦開始發揮作用,今年首季工業及房地產投資增長高達66.6%及33.7%,但自宏觀調控政策落實後,首4個月由的工業及房地產投資增長率已分別下調至58.1%及30.4%。
此外,國內的貨幣供應及工業生產增長亦見放緩。按月計算,4月份貨幣供應(M2)增長率由3月份的2%下降至0.9%,而5月份更進一步下調至0.3%;4月份工業生產增長年率則由較早前的19.1%回落至18%。

無加強力度迫切性
上述數據顯示,在宏觀調控政策下,國內的投資活動增長仍然強勁,但卻已漸漸降溫。因此我們認為,中國政府於短期內並沒有迫切性推出新一輪的調控政策。
部份投資者擔心中國政府將透過調高息率,為過熱的經濟降溫。我們相信,中國於短期內加息的機會甚低。首先,調高息率並非減低國營企業及地方政府投資活動的有效方法。此外,宏觀調控政策所強調的,是選擇性地針對個別投資過度的行業,而推動其他欠缺投資的行業,然而,調高息率則對整體經濟活動帶來影響,效果較為「一刀切」,與宏觀調控的精神相悖。再者,加息會令中、美息差進一步擴闊,對人民幣滙率的穩定性構成進一步壓力。

縱使加息影響亦微
因此除非通脹情況失控(如上升至5%或以上),否則,我們相信中國政府於短期內加息的機會不大。花旗集團亦就中國加息對其經濟活動的影響進行了研究。根據我們的預測模型,若中國於第3季加息50點子,2004年的工業生產及投資活動將會減少0.1%及0.3%,同期經濟增長(GDP)會下跌0.1%,2005年經濟增長則會輕微下挫0.3%。明顯地,息率上調對國內急速增長的經濟活動影響甚為輕微,現階段市場反應實屬過份憂慮。
我們相信,在宏觀調控政策下,中國增長仍會保持強勁,投資中國的長線前景依然樂觀,但短期來說,中國相關股份往往受國內政策及息口走勢所左右,波幅甚大,因此,投資者不宜偏重於個別行業或股份。
投資者不妨透過中國基金以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然而,在挑選基金時,投資者宜採取中國、香港並行的投資策略,挑選一些同時投資香港股票及中國相關股份的基金,以達致分散風險、增加回報的效果。
此外,雖然中國長線前景秀麗,但投資者亦不宜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籃子中,中國基金只應佔閣下投資組合的部份。投資組合應保持均衡,如持有適量的債券基金、對沖基金等,以提高整體投資組合的效益。
潘國光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