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調查顯示,香港人均資產值高踞四小龍榜首,未計算房地產及商業的資產,去年香港每人平均擁有接近50萬元(約6.4萬美元)金融資產;過去十年增長速度更稱冠,平均每年增加逾8%,高於美國同期增長率。
根據花旗銀行一項調查顯示,全港共有3.5萬億元金融資產,在亞洲四小龍之中,排第三位,然而計及人口後,香港人均金融資產卻跳升至首位,金額達到49.6萬元,其中用於股票和債券投資的佔38%(見圖);換言之,每名港人去年平均將18.8萬元投資在股市或債市上,其餘現金與存款佔44%;餘下18%則交予專業投資者代為投資,這批資金的主要投資對象為互惠基金、退休金和人壽保險等。
花旗銀行環球個人銀行服務亞太區投資業務總監VineetK.Vohra表示,相對澳洲(55%)、美國(54%)、新加坡(46%)和日本(35%),香港人透過專業人士管理資產的比率仍較低,僅18%。不過他認為,香港人轉為使用更專業的投資服務將是未來的趨勢,但仍難以與其他國家直接相比。
花旗銀行環球個人銀行服務香港區投資業務總監連錦東表示,調查又顯示,港人擁有的投資性資產(即不計現金及存款),過去10年顯著增加12090億元,平均上升10.2%;現金及存款則上升9282億元,增9.6%。
另一方面,若只與上一次同類調查(2001年)比較,香港人在壽險(58%)、互惠基金(57%)、和退休金(17%)的資產均見增長。他認為,這反映香港人逐漸明白到,制訂長遠理財計劃的重要性,不如以往只集中於股票和房地產投資。
對於一般市民要如何設定本身的投資組合,連氏認為要配合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若以平衡組合說,股票和債券應各佔50%;若投資者擁有充裕資金,又不想受到利息波動影響,則可選擇購買香港政府債券,持有至到期日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