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天天看,就跟報紙一樣,每天看,已成習慣,哪天沒看,就覺得不習慣。
但是,有時候因為習慣而看電視新聞,又覺得有點跟自己過不去。
就像這天晚上,大概有十分多鐘的時間,在新聞畫面出現的人頭,是劉千石、司徒華、李柱銘,後來又來了個曾憲梓,媽媽咪呀,幾個老男人,喋喋不休爭論着跟中央政府的「溝通問題」,神情肅穆,要是關掉了電視機的音量,還會以為有喪事發生。
又不是甚麼新鮮的話題,幾個老男人佔了個螢幕展示「燕瘦環肥」,十分鐘後,作為觀眾,不由得不埋怨電視台:與這些政客相比,電視台和觀眾的關係要密切得多,你播我看,互相依賴,可不可以來點悅目些的,或者刺激點的畫面,讓我精神輕鬆一下,日子好過一點?
是甚麼屁大的新聞?
不過是劉千石說跟中央溝通,態度要溫和一點。這個道理誰都明白,就像你在家裏做菜,起了油鍋才發現鹽用光了,跑去鄰居家拍門商借,你說應該帶點笑容還是板着面孔?
偏偏劉千石這麼一說,讓所謂民主派裏的同道中人疑他轉向了,被招安了,又或者,個個都苦無門路跟中央溝通之時,生怕被人捷足先登了。於是司徒華便鐵青着臉,陰陰地說:「可能他有個媽媽在廣州,可能他經常要去廣州……祝他好運,祝他順風。」那種態度,猶如一個想了一輩子男人的老處女,到了雞皮鶴髮之年,眼睜睜地看着老人院旁邊床位那個老太婆居然又披了嫁衣,心中酸楚,皆化成口中詛咒。
坐在電視機前,看幾個老男人圍着一個摸不着挨不上的「中央」爭風喝醋,我要是再不轉台,自己都覺得自己有點變態。
有線電視新聞部的大哥大姐,能不能行行好,間中將鏡頭從暗沉沉的立法會移去明晃晃的沙灘,那裏的平均年齡下降四十年,夏天到了,風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