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日本經濟重獲新生 - 何洋

蘋論:日本經濟重獲新生 - 何洋

2003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錄得3.2%的增長,為96年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年,踏入04年,其首季經濟增長更以遠高於預期的增速上升。這些數據在帶給投資者憧憬之餘,也令人狐疑它反映的,究竟是曇花一現的景象又或是黑暗隧道盡頭的曙光。
自90年代初房地產泡沫爆破後,日本經濟的總體表現無甚起色。經濟不景令消費疲弱,企業因銷售額大幅下降而減少投資,較弱的更可能以倒閉和裁員告終,最終除使失業率上升並進一步打擊消費意欲外,更令銀行體系的壞帳大幅增加。過去數年,獨力撐起日本經濟的,主要靠政府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但政府的能力畢竟有限,因此若短期內沒有新的經濟火車頭取而代之,日本的經濟前景堪憂。
要決定這次日本的經濟增長能否持續,就要看其背後的原動力是否由政府的財力所支持。有迹象顯示新的經濟火車頭業已出現。首先國內消費的復甦已見苗頭,剛公布不久的04年4月份住戶消費數據,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7.2%。隨着失業率拾級而下,估計消費者的信心將逐漸回復。此外,出口市場的結構方面也有所轉變。在90年代初,中國並不是日本主要的出口市場之一,隨着中國經濟在90年代的高速發展,今天中國在日本出口市場已可與美國媲美,去年雙邊的貿易額達1324億美元,比02年增加30.4%。最後,銀行改革和企業的結構重整在過去幾年亦取得一定成果,前者令銀行壞帳水平由02年的8.4%下降至現在的5.2%,後者對增加企業的盈利和股東回報均有裨益。
從以上的分析可看出,日本這次經濟復甦主要由私營部門帶動,只要沒有新的變數,經濟增長應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