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青少年情緒問題包括行為問題如校園暴力、抑鬱和焦慮。如果你發現子女不想上學、做功課提不起勁、成績一落千丈;或突然對社交活動缺乏興趣,或有過激行為,例如在學校吵架或打架,他就可能有情緒問題。
良好師生關係可以預防校園暴力。老師熟悉同學的性格和同學間的互動關係,掌握問題起緣,找出解決辦法;而且要多問小朋友為甚麼會有這樣暴力行為,鼓勵他們參加課外活動也是有效的預防方法,既可發洩多餘精力,又可陶冶性情。
機迷抑鬱症是另一種常見青少年情緒病。病徵是沉迷上網,離開電腦就會感到沮喪。病因或是寂寞、缺乏照顧。青少年在網上可以隨意吹噓,說錯話又不用負責,因此更喜愛上網,但卻可能失去社交能力,或會造成社交焦慮症。
如果兒女沉迷上網,先不要責備,應與他傾談,了解原因,然後一起訂立規矩,例如做好功課才可上網,每天只可以上網多久等等。若兒女不守約,家長可以把Modem拿走。
聽眾劉太的兒子十四歲,最近說不想上學,指同學都把工作推給他。而他每逢回家後就立即上網,一上就六、七小時,訂立了規矩又不遵守,責備起來還影響了親子關係。劉麗珊醫生提出三點意見:一、跟老師緊密聯繫,了解他和同學的關係;二、不要立即責備,要忍一忍,先了解他沉迷的原因,讓彼此有溝通和了解機會;三、發掘其他興趣,取代上網。
「精靈一點.健康心晴」由香港電台第一台、心晴行動慈善基金、香港中文大學合作。逢星期五,下午一時至二時半,在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