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魅力 - 李牧童

小的魅力 - 李牧童

與友人途經怡和大廈,肚子餓,看見一間日本餐廳,門面裝修不錯,進內,叫了個套餐,先上三文魚手卷,再來芒果沙律,味道不錯。接下來等候主菜鐵板燒鮑魚上場,其間,友人百無聊賴東張西望,發現桌上的濕紙巾套上,印有某大連鎖快餐店的集團名字,可在門牌與菜單上卻無迹可尋,猶如百密一疏。
喚來侍應一問,果然是該集團的旗下店,友人面有難色,我莫名其妙。
餘下的六道菜,皆被友人批評得體無完膚,尤其最不起眼的日式炒飯,他說跟在快餐店吃到的根本沒有兩樣。

我同意整個餐以兩道前菜最好,可是其餘菜式又不至於太差勁。友人強調自己沒有偏見,我不以為然,因為即使有,也可以理解。
該集團經營的食肆種類繁多,可最為人熟悉的,始終是走大眾化路線的快餐與中菜,經營高貴而幼細的日本菜,感覺是有點格格不入。
再者,大集團難免予人倒模式的感覺,即使已經開宗明義為主題餐廳,還是無法擺脫營運企業化,一切講求成本效益的冰冷形象,對選料是否執着,對烹調是否充滿熱誠,很難不教人質疑。
所以,小店子也有小店子的好處,有沒有試過在街頭巷尾發現一間好吃的食店?感覺就是不同。地點是偏僻,裝修是簡陋,甚至有點骯髒,但只要好吃,環境上的缺點反而增添了人情味,更彷彿變成了食物的品質保證,否則怎會有這麼多人,甘願為了滿足味覺,讓其他身體部位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