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昇錢談:跟紅頂白未必有著數

恆昇錢談:跟紅頂白未必有著數

《聖經》雖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金融分析參考書,但最近數周投資者卻將這句出自《馬太福音》的句子──「落後的或可後來居上,領先的或會墮至後列」──掛在嘴邊。在投資市場,很多時趨勢會是投資者的朋友,但昨日節節上升的股份,在明日亦可能會被棄如敝屣。這正好解釋了為何跟隨潮流走的投資者一般可以有好表現,但在某些情況下,不隨波逐流的相反理論信徒卻能取得可觀回報,而這正是最近數周的情況。

要了解箇中原委,不妨看看全球股市的相對表現。首先看看去年的大贏家——以美元計算,2003年全球市場的總回報達33.8%,表現最出色的市場中,經濟欣欣向榮的中國,以135.6%的升幅獨佔鰲頭,緊隨其後的是阿根廷,上升125.9%,繼而是印度和土耳其,升幅分別有109%及107%。

去年贏家齊失色
再看看2004年頭5個月的表現。其間全球市場下跌了2.4%,以泰國急挫17.1%的表現最劣,去年升幅理想的市場中,中國跌14.2%、阿根廷跌16.3%、土耳其跌13.6%,而印度則跌19.0%,全部位居榜末位置。泰國在1月時受禽流感肆虐所困擾,表現低迷無可厚非,但其他市場的跌勢卻大部份於4月及5月份發生。
在2003年表現不濟的市場,同期的表現又如何呢?這些市場的優劣並不明顯,但羅馬尼亞、哥倫比亞和匈牙利等於去年跑輸大市的市場,今年頭5個月卻位列前茅。
以行業分類的贏家和輸家,在排名榜的起伏和地區市場大致相同,債市亦出現類似情況。受到中國經濟蓬勃所帶動,在2003年以鋼鐵股上升92.1%表現最佳,而易受中國因素影響的礦產股走勢亦不俗,升幅有61.5%。此外,由於美國企業資本開支回升,於2001年科網泡沫爆破後備受唾棄的資訊科技股亦反彈了66.2%。相反,防守性強的股份於2003年表現落後,個人護理及家庭用品股份僅升17%,較上升18.7%的食品生產商和上升20.4%的飲料股遜色;但在2004年頭5個月,個人護理及家庭用品股走勢殊佳,上升5.6%,緊隨其後的飲料股亦升了5.2%,食品生產商則微升3.3%。相反,在2003年成為大贏家的股份則升勢逆轉,礦產股下跌15.8%、鋼鐵股跌去11.6%,而資訊科技硬件股則滑落了7%。至於債市方面,2003年新興市場政府債券上升27.3%,10年期美國國庫債券僅升1%;但今年頭5個月,10年期美國國庫券下跌1.7%,新興市場債券的跌幅則多達5.6%。

市場形勢已逆轉
出現上述情況,是由於投資者的冒險意欲有所改變。在2000至2003年間,息率不斷下降,短線炒家對舉債投資大感安心。於2002至2003年初,他們更把握機構投資者鍾情於具避險功能資產的機會,大舉買入政府債券舉圖利,繼而在去年,他們又積極發掘最有機會受惠於全球經濟復甦的股份。資產類別風險愈高,流入的熱錢就愈多,甚至對病入膏肓的日本銀行,又或是貨幣與不斷貶值的美元掛鈎的新興市場,都甘之如飴。
投資者敢於繼續冒險,是認為趨勢會維持不變,但這股信心已有所動搖。在中國,當局正限制銀行貸款,以防止經濟過熱;在美國,聯儲局亦循序漸進地令國民接受利率周期即將改變的現實;與此同時,油價急漲亦令投資者對通脹大為緊張。這一切一切,都意味着基金經理的冒險意欲正在消失,因而轉軚追捧食品、飲料、健康護理和家庭用品等比較穩健、波動較輕微的行業股份。
現在情況如何呢?拒絕冒險是基於擔心加息和通脹的心態,但這些憂慮卻可能屬杞人憂天。聯儲局的加息步伐料比觀察家所預期的緩慢,因為短期息口以外的因素正導致美國經濟呈現放緩,在此情況下,美元可能未能延續近期反彈的勢頭而再度下跌;部份2003年的投資主題或會再次大行其道,但卻未必可以長期維持。

製藥股明年出色
隨着今年時日消逝,投資者開始要把注意力轉移至2005年的前景,大選年過後的美國,財政可能更加嚴峻,而通脹亦會重新回落。
投資者應如何反應呢?他們應該把焦點轉向享有長期增長而非只是周期性復甦、品牌實力雄厚、知識產權穩固,以及所屬行業難以進入,生產商擁有真正訂價能力的公司。
展望2005年,製藥業及具規模的科技公司,極有機會脫穎而出。
恆昇基金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