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政府的威權籠罩下,不但香港的政治生態被扭曲,香港的政治語言、一些重要的政治概念也變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原來的意義。就以愛國為例,北京政府官員、親北京傳媒、親中人士便千方百計把愛國說成是服從當權者政策、依循當權者旨意的意思,而那些膽敢提出異見、膽敢提出不同意見的人就被打成是「不愛國」或「漢奸」。然而,在中國歷史特別是從中國近代史上來看,被稱為愛國的大都是敢於反對當權者錯誤的人、大都是敢於向當權者提出不同意見的人如秋瑾女士、孫中山先生、張學良先生等。從這樣的經驗來看,北京把愛國跟聽話等同起來,不是把愛國的意義弄得面目全非嗎?
除了愛國以外,最近大家對甚麼是溫和也開始胡塗起來,不少人開始呼籲爭取民主的人、爭取民主的團體要變得溫和、要採取溫和路線,甚至有個別民主派領袖如劉千石先生也提出這樣的見解。我們當然不知道劉先生心目中的溫和路線是甚麼意思,但是誰都知道所謂溫和其實是跟激進相對的政治概念,要求港人爭取民主時溫和些,意味港人過往爭取民主的方式、做法太激進,可這是事實嗎?
不管是一九八九年聲援中國民主運動的時候、不管是每年六四集會的時候、不管是去年七一大遊行的時候,香港市民都完全是以和平、理性、冷靜的態度走上街頭,以口號、標語提出民主訴求的,而市民在和平理性表達意見後也都是和平冷靜的回家,既沒有任何亂子,也沒有造成任何破壞。這樣的行為、這樣的表達方式不管拿着任何尺度量、不管放在甚麼標準看都是非常溫和、非常有理有節的,完全看不見有甚麼激進、激烈的味道。而既然香港市民爭取民主時本來已絕不激進,要市民變得溫和是甚麼意思呢?難道是要市民乖乖坐在家中不要出席集會以免刺激當權者嗎?難道乖乖坐在家中等待民主降臨才算溫和嗎?
更何況真正應該變得溫和的是北京政府。應該看到,北京政府既沒有充份諮詢港人之前便已悍然釋法,又在毫無解釋、毫無討論的情況下匆匆扼殺香港的民主進程,令香港的畸形政制無限期延續下去。像這種不理港人意見、不顧港人感受的做法才是真正的激進、真正的極端。若真的要調整政策、真正要變得溫和,不是該由北京政府做起嗎?
(圖)劉千石表示,應少喊「還政於民」的口號,以釋中央誤會。
陳亮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