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二港府又再舉行土地拍賣,回顧前一次賣地的情況,可謂賣個「滿堂紅」,位於沙田銅鑼灣山路及馬鞍山的地皮,分別以高於底價73%及84%的超高價成交,出現麫粉與麫包價格極之相近的罕見現象。翻查資料,前一次出現麫粉與麫包同價,即賣地呎價與樓價相同的現象,是在1997年中出現,剛巧是香港地產市道的歷史高峯時刻,不知這是否一個反映地產後市的相反指標?大家不妨看看下周賣地會否再出現另一次麫粉與麫包同價的現象。
綜觀恒生地產分類指數,它自5月17日低位12716點止跌回升,一直反覆上升至5月27日高位14909點,才出現小型調整,剛巧地產指數升至14909點高位,是在政府前一次土地拍賣後的交易日出現。此外,龍頭地產股新鴻基地產(016)亦「巧合」地在賣地後的一個交易日,升至近期高位68元水平才到頂下調,大部份地產股亦有相類似現象,相信是投資者趁好消息出貨所致。
至於下周二賣地,會否是地產股另一次升至短期高位時刻?當然要下周才知曉,但近日部份地產股好像已有點「蠢蠢欲動」,好像新地、長實(001)及恒地(012)等的股價已逐漸逼近5月27日的高位了,可能是「春江鴨」暗地吸納所致。「春江鴨」可能暗地裏吸納地產股,但這些「春江鴨」好像太低調了一點,因為近日多隻重磅地產股的交投,並沒有明顯增加。基本上,地產股的成交差不多不約而同地,在5月27日升至一高水平後,它們每日的交投量正在逐步縮減,不太似趁低吸納的情況。
筆者察覺近日地產股的交投,並沒有明顯增加的迹象,可是奇怪的是,地產股之沽空情況卻有逐步加劇的趨勢,當中較明顯的為新地。翻查港交所的資料,由5月31日至6月7日這6個交易日中,以拋空金額計算,新地的每日沽空量皆在頭3名之列,同時,新地連續多個交易日,位居拋空金額最高的股份。粗略計算,由月初至6月8日間,新地的每日沽空比率平均達18%。換句話說,在新地每100股的交投中,便大約有18股屬於沽空股份,在地產股中,此乃一相對偏高的沽空比率,在在反映出一個有趣現象,就是「春江鴨」好像並非趁下周賣地而偷步吸納,反而是「春江鴨」正趁下周賣地而偷步累積地產股的沽空盤。
附圖是新鴻基的股價及保歷加通道走勢圖,圖中可見,新地近日成交較高的一個交易日(A點)是5月27日賣地後的一個交易日,其股價逼近保歷加通道頂而回,近日新地又再逼近保歷加通道頂68.5元水平,相信可能在下周賣地前後有機會逼近,屆時相信是另一獲利回吐水平。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