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
在六月六日「登陸諾曼第」六十周年紀念會上,那些幸存的老兵已白髮蒼蒼,而登陸那天,有一萬一千五百名他們的戰友陣亡在沙灘。正是這些偉大的自由戰士,使包括中國人在內的整個世界,不再生活在德國納粹和日本軍國的踐踏之下,獲得了自由。而領導二戰勝利的西方領袖被公認是邱吉爾和羅斯福。
但不幸的是,人類剛結束納粹的軸心國,新的邪惡共產主義就在全球蔓延。誰是領導自由世界贏得冷戰的西方領袖?從列根總統去世後,美國民眾和輿論的反應,及世界領袖的評價可以看出,列根是冷戰時代的「邱吉爾和羅斯福」,是捍衞自由、抵抗共產邪惡的偉大旗手!
列根去世後,美國有線電視CNN網頁的民調顯示,壓倒多數的民眾認為,列根最大的貢獻是贏得冷戰,戰勝了共產主義。八十年代,列根擔任了兩屆八年總統,那個時期是冷戰高峯。共產蘇聯不僅有眾多衞星國,擁有可以毀滅世界的核子武器,並和赤色中國一起,向全球輸出共產主義,要把世界變成歐威爾筆下的《一九八四》和《動物農莊》。
被稱為「列根主義」的第一個內容是堅定地反對共產主義。列根領導自由世界,毫無妥協地遏阻蘇聯的擴張,捍衞自由的價值。與此同時,列根還要面對另一個戰場:佔據西方媒體和大學的左派勢力,他們在根本價值上是共產主義的同盟軍。
在列根公開給蘇聯定性是「邪惡帝國」時,最強烈譴責他的聲音來自西方的左派媒體和政客,他們指摘這會惹惱克里姆林宮、刺激蘇聯,會挑起世界大戰。西方左派的理想是像張伯倫那樣,恭維、附合、以至諂媚,來綏靖莫斯科的權力者。最強烈批評列根的是美國的左派民主黨總統卡特,這位曾親吻勃列日涅夫,擁抱金日成,歌頌卡斯特羅,被史家稱為「美國最愚蠢的總統」,當時嚇得以為核武大戰就要開始了。
當列根在柏林演講呼籲「戈爾巴喬夫先生,拆掉這堵(柏林)牆!」時,西方媒體和大學及荷李活左派又是一片歇斯底里的攻擊。沒見過,或忘記了當年那些愚蠢場面的人,看看今天在巴黎、紐約、波恩、倫敦、斯德哥爾摩等地,譴責布殊總統用武力鏟除侯賽因邪惡政權的左派的表演,就可以複習甚麼是對邪惡的浪漫情懷,甚麼是對邪惡的姑息、縱容。左派永遠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而從不反悔。
但列根卻從沒有在這種共產勢力和西方左派的夾擊下後退,他堅持反共,堅信自由的價值一定戰勝專制。在尼加拉瓜,在阿富汗,在中東,在歐洲,在亞洲,列根領導自由世界和共產勢力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對抗。正是列根首先提出,研制導彈防禦系統,使美國等自由世界不再生活在核武威脅之下。今天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進入部署階段,正是得益於當年列根的遠見、最初的堅持。而建造導彈防禦,當年被西方左派嘲笑是列根看電影「中毒」、「不現實」、「做夢」。
列根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把夢想變成了現實!正是在列根堅定反共的理念下,最後自由世界打敗了共產主義,使赤色蘇聯成為歷史。
CNN民調中另一項多數美國民眾的評價是,列根重新確定了共和黨保守主義的價值。在經濟領域,列根同樣高揚自由的旗幟,強調小政府、削減福利、降低稅收、把人民的錢還給人民,實行充份的市場經濟,走亞當.史密斯和海耶克強調的自由競爭致富之路。而不是共產國家的計劃經濟,以及西方左派熱衷的政府干預經濟、高稅收再重分財產的社會主義「奴役之路」。
列根當選總統後,提出了美國歷史上最大幅度的減稅方案,把當時個人所得稅最高等級的百分之七十,大幅削減到百分之二十八。雖然減稅議案遭傾向大政府的民主黨的杯葛,遭到左派媒體的反對,遭到荷李活左瘋的咒罵,但列根像他在對抗共產主義那樣,堅持原則、堅守理念,絕不退縮,最後終於通過議案。
正是列根政府以減稅為標誌的自由市場經濟政策,為美國後來長達一百一十個月(美國歷史最長的)的經濟擴張期提供了基礎。今天美國的經濟環境之所以比較健康,市場經濟的理念能夠走向世界,尤其是歐盟十五國中有十一個是自由市場經濟理念的保守黨執政,都和列根這場經濟革命有直接關係。
列根執政八年,塑造和影響了一大批年輕的保守主義支持者,當今活躍在政壇和評論界的主要保守派人物,多數都在八十年代深受列根影響。而這支保守派新鮮血液的注入,促使了以越戰時為高潮的美國左派思潮,從九十年代開始走向衰敗。列根強調保守主義的根本理念是:宗教信仰、家庭價值、每個人對自己負責;拒絕左派以「平等」名義「均貧富」,以大政府保護懶漢,用高稅收搶劫中產階級,強迫勤勞者承擔懶惰和放縱者的惡果。因而史學家認為,今天新保守主義在美國興起,正是列根總統執政時建立的堅實底座。而列根所以有這樣堅定的保守主義理想,很大程度由於他是虔誠的基督徒,有堅定的信仰,有偉大的使命感,有上帝的導引。
因而連列根當年的對手、前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也在美國電視上評價說,列根「是真正的巨人,非常偉大的政治領袖。」
而和列根一起並肩反對共產主義、聯手推行市場經濟革命的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英國前首相戴卓爾的評價,則代表無數熱愛自由的人們的心聲:
「朗奴.列根比任何領袖都更有資格宣稱,為自由而贏得了冷戰,而且沒放一槍。……他不僅被那些了解他的人懷念,不僅為他服務的國家深深地愛戴和以他為榮,而且也被那些由於他的理念和政策,而今天生活在自由之中的千千萬萬的男女所銘記。」
……………………………………………………
作者為旅美作家,文章逢星期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