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亞洲四小龍的家庭儲蓄率偏高,在投資方面則太過保守,逾五成資產屬現金和銀行存款;面對經濟和投資環境好轉,區內儲蓄率在10年內料會下降10個百分點。
根據花旗銀行的調查,在香港、台灣、新加坡及南韓,不計物業投資,家庭資產去年合共高達2.25萬億美元(約17.6萬億港元,見表),其中52%為現金和存款,相當於大約1.2萬億美元;此比率僅較10年前少1個百分點,當年這4個地區的家庭資產為1萬億美元。
其中以南韓最為保守,該國家庭的8500億美元資產中,61%屬現金和存款。至於台灣家庭佔56%(總資產7500億美元),香港家庭佔44%(總資產4500億美元)。新加坡家庭的投資態度看似較進取,現金和存款只佔2000億美元資產的24%,但這一定程度上歸因當地銀行把存放在中央公積金的存款界定為投資於基金。
不過,隨着經濟和投資環境改善,區內投資者將願意承擔較高的風險,儲蓄率料會在10年內降至42%。花旗銀行亞太區投資業務部董事沃赫拉說,在通脹率上升速度快過存款利率的形勢下,當地家庭或會發現,保守投資的實質回報會在未來10年呈負值。
在美國,去年現金和存款僅佔28萬億美元家庭總資產的18%,比率較1993年的21%少3個百分點,且只及亞洲四小龍的三分一左右。10年前,美國家庭資產為17萬億美元。
報告指出,亞洲四小龍家庭把餘下的48%資產,投於在高息債券、股票、保險、互惠基金及退休基金。
沃赫拉說,亞洲家庭還有相當多資金可以轉投現金以外的投資工具,金融機構將更看重亞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