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任何投資前,投資者必須認識清楚其投資項目的最高回報及最大風險,以便衡量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承擔。ELI看似是賺有限、輸無限的投資,但其獨特的投資特性,卻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到底ELI的最大回報及風險又是甚麼呢?
首先由回報說起。ELI的投資回報是固定的,一般是以潛在回報率來表達。要留意的是,其回報是有上限的,即投資回報不會因股份在投資期內大幅上升而改變。當然,投資者若看好正股的短線表現,直接購股所賺取的回報自然較投資ELI為高,但在市況牛皮或突然急速逆轉的情況下,ELI的固定回報能抵銷正股下跌的部份虧損,表現反而較股票理想。
雖說ELI的投資回報是固定的,但投資者可透過調整ELI的參考價百分比來增減投資回報。例如,當參考價由93%上調至96%,某中石油857ELI(84日投資期)的投資回報便可由11.1%大幅提高至16.04%。
事實上,由於風險回報屬正比關係,隨着接貨機會增加,最終回報也會調高。由於投資者付出一個較ELI面值為低的投資金額,在定價日時,倘若所選股份的股價高於參考價,他們將會收到與面值相等的回報。
下圖為ELI的盈虧圖,圖中的藍線代表在到期日,不同正股價位相對的ELI回報水平。由此可見,只要投資者定下目標價位,對後市的看法又正確的話,透過「盈虧圖分析法」,便能簡單地得知其投資策略可帶來多少利潤,非常實用。倘若在定價日,相關股份的收市價低於最初議定的參考價,投資者將可收取最高數目的股份。在此情況下,投資者將會面對帳面損失,而虧損金額亦與正股價格表現有直接的關係。投資者大可以根據他們估計股票於到期時的目標價,粗略計算出所得的回報。
ELI的投資風險是在市況逆轉下接貨,因此投資者必須有購股接貨的心理準備;然而,更大的潛在風險是當投資者購入ELI後,相關股份出現問題,以致表現持續轉壞,投資者需承擔股份下跌的風險。故此,他們在投資前必須有購股的打算,同時在選股方面亦要下點功夫,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散戶的追捧對象仍以業績理想的大藍籌及H股為主。正如筆者以往提及,ELI及股票的投資取態大有不同,若投資者在ELI到期時接貨,便應開始以投資股票的心態作風險管理;有別於ELI的固定回報,持股的盈虧是直接與股價表現掛鈎,因此他們必須緊貼市況變化,作出適切的投資部署,特別是當個別正股表現逆轉或大市出現急速變化時,他們更需嚴守止蝕價位離場,正確投資態度是以ELI作為直接購股的另類選擇。
另外,投資者須留意,ELI本身沒有槓桿效應,並非炒賣性質的投資產品(tradingproducts),投資者一般需要持有至到期日,換言之,他們未必能如持有正股般隨時套現,因此,在投資前必須清楚產品性質,或許訂立較短的投資期。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