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生活的時候,認識一些在解放以前身世顯赫的朋友。那時候到他們家去,我也有章詒和看「最後的貴族」那種驚訝,覺得他們在生活細節上,有一種不合時宜的講究。比如千方百計去弄一罐咖啡或一塊牛油,煞有介事地選好時間、擺開茶具,呷一口滾燙的咖啡或吃一塊擦上牛油的麵包,眼睛都瞇了起來。
那時候,覺得他們真是「很高級的」。但今天再回想一下,當時他們也都從一幢大屋擠進了一間小房間,父母子女有時還有祖父母東一張床西一張床擺得橫七豎八,他們還要跟旁邊房間那家工人階級合用一個抽水馬桶,廚房因為也搬了人進來住,做飯的煤爐也就只好放到樓梯拐彎角上,有時做菜擋着路,影響了其他住客,難免生出些摩擦,先是口角繼而動武的事情也難免發生,在粗言穢語和拳來腳往之下,「優雅」是連影都沒有了。
在那時候,全中國都找不到一個貴氣人,據說連錢鍾書這樣的大學問家,也因生活中的小摩擦,跟鄰居紅過臉動過手。大家赤裸裸生活、赤裸裸說話,屎就是屎,尿就是尿,屁就是屁。這五十多年,磨滅的不是人性,而是中國人的生活素質。
就算到了今天,人們有了錢,但依然沒有生活素質。這倒不是說中國人不想活得好一點,而是數十年的寒傖簡陋已成習慣,積習難改。具體的例子是:我認識一個大陸上市公司的主席,身家億萬,但他至今仍要蹲在抽水馬桶上才能拉出屎來。說真的,他也不想這樣異相,但怎麼辦呢,坐着就是拉不出嘛!
「優雅」、「高貴」這些字眼,如今在大陸的樓盤廣告中頻頻出現,但這些字眼的真正含意,卻因為這幾十年來的折騰,早在中國人的意識裏消失了。
因此,平民百姓言語粗鄙,國家領導人也「屁股」來「扯蛋」去。正是:人人都道優雅好,只是積習改不掉。西裝革履很像樣,嘴巴一鬆露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