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新保本基金策略進取

陸叔理財:新保本基金策略進取

今年年初時,不少投資界的朋友都看好亞洲區的投資市場,但由於近日外圍的不明朗因素,導致區內股市出現較顯著的調整。
雖然有關市場已回落至頗合理水平,但由於前景仍未明朗,不少投資者對直接投資於股市或有關基金都持觀望態度。正因如此,曾經沉寂一時的保本基金,又再度活躍起來。
過往保本基金的功用,在於「保本」,而產品結構上,約9成會投放在定息產品(如定息債券)上,其餘1成則會投資於「期權」,以收槓桿之效。礙於產品的結構,傳統上的保本基金之「參與率」一向較低。
假設一隻保本基金的參與率為20%,即代表當某個投資市場上升100%,投資於該市場的保本基金回報只有20%,究其原因,基金大部份的資金投資在定息工具,即使餘下10%投資在相關市場的期權上,回報亦不及將全部資金投資在該市場。因此,傳統保本基金的投資策略可謂非常保本。

回報多寡看期權
然而,近年「新一代」的保本基金除了保本之餘,所帶來的「潛在回報」亦較傳統的保本基金為高。當中最大原因是產品結構不再死守於「九一」(九成投資定息工具及一成期權)策略,而會隨着市況的改變,將定息工具及期權的投資比重調節改變。因此,「新一代」保本基金的參與率可達30%、甚至更高水平。
由此可見,保本基金的潛在回報,取決於投資在期權上的回報表現。
事實上,這種「新一代」的保本基金,其實不是一些全新構思的產品,並早在私人銀行(PrivateBanking)市場流行,近年始在零售銀行市場大行其道。在私人銀行的個別保本基金,投資策略會更加進取,結構上除了投資期權外,亦有參與對沖基金的買賣,所以潛在回報潛力更大。

機會成本仍存在
我個人認為,「新一代」的保本基金在投資策略上,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跳出了過往旨在「保本」的範疇。
舉例說,假設投資者看好個別地區的投資市場潛力,欲直接投資有關市場的股票基金,但又礙於現時投資前景未明朗而不敢貿然入市,那便不妨將資金分為三份,將其中一份投放在保本基金上,即使市況逆轉,亦可收保本之效。相反,當相關市場出現升勢,保本基金的回報將較投放於一般定息工具或銀行存款為高。
不過有一點不能不提的是,由於參與保本基金後,資金會被鎖死一段時間,可能會錯失其他投資機會,因此,在預期未來環球股票市場會受惠於經濟復甦的投資環境下,投資在保本基金的注碼亦不宜太多。
陳永陸